补气药粥之薯蓣拨粥
【粥方组成】生薯蓣适量(约100~150克)或用干怀山药磨粉,每次用白面粉2~3两,葱、姜适量,切碎,红糖少许。
【功效主治】养心气、健脾胃。适用于心气不足,心慌心跳,自汗盗汗,脾胃虚弱,虚劳消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久痢,男子遗稍,妇人带下。
【煮制方法】先将牛薯蓣洗净,刮去外皮,捣烂,同小麦面调入冷水中煮作粥糊,将熟时加入葱姜红糖,稍煮一、二沸即成。
【粥义解说】薯预拨粥即山药同面粉煮成的粥糊。薯预即山药,它既是一味补益性中药,又是们日常佳蔬。其味甘平,入脾、肺、肾经。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已被列为上品药材,说它有健脾、补肺、固肾的作用,能“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明朝大药学家李时珍还说,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中医认为山药补而不滞,不热不燥,能补脾气而益胃阴,是培补脾胃而性质平和的药物。据近代研究发现。山药中含有淀粉、糖蛋白,自由氨基酸、粘液质、胆碱、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分。
小麦面的主要成分为淀粉,此外还有蛋白质、糖类、粗纤维以及少量脂肪和维生素B等。《本草拾遗》载:“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本草再新》也说:“养心,益肾,和血,健脾。”用山药同煮粥吃,可以称得上一种食疗良方,对于脾胃虚弱,心气不足的患者,常期食用,颇有裨益。《神巧万全方》中载:“治心虚风眩头痛,宜服薯蓣拨粥方。生薯蓣不限多少,去皮,磨如稀面,和白面作拨粥,于豉汁中煮,入五味,调和食之。”如将白面粉改成大米粉,同山药煮粥,也可以收到健牌养胃的效果。
【注意事项】薯蓣拨粥须温热服食,常年均可食用,不受疗程限制。
【来源】《神巧月全方》
本书作者刘元宾,宋朝安福县人,精于医药。著有《神巧万全方》、《洞天针炙经》、《注解叔和脉诀》等医书五种。平素重视采用饮食疗法治病。薯蓣拨粥即选自该书食治方中。
【参考资料】
《本草纲目·卷二十五·薯蓣条》:“薯蓣粥,补肾精,固肠胃。”
《萨谦斋经验方》:“山药粥治久泄。糯米水浸一宿,山药炒熟,加砂糖,胡椒煮。”
《饮膳正要·卷二》:“山药粥治虚劳,骨蒸久冷。羊肉一斤,去脂膜烂煮熟,研泥,山药一斤,煮熟,研泥。上件肉汤内下米三合,煮粥,空腹食之。”
《饮食辩录·卷二》:“薯蓣粉粥。主益气,健脾,固精滑,止久泄。气滞者、便难者皆忌食。”
《补药与补品》:“生山药,研为细末,煮粥服用,每日三次。治疗脾虚慢性腹泻或泻下多不化之物患者。”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薯蓣拨粥 补气药粥 养心气 健脾胃 心气不足 心慌心跳 自汗盗汗 生薯蓣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夏季保健良品--红绿苡仁粥 下一篇:补血药粥之海参粥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