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综合征外敷疗法
外敷疗法又名“敷贴”,是将药物敷在体表特定部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民间疗法。
应用外敷疗法时,若选用鲜品药物,自身含有汁液,只需捣烂外敷即可。若药物为干品,则需将药物研为细末,然后加入适量的赋形剂,如鸡蛋清、酒、水、蜜糖等,调成糊状敷用。由于外敷药的药性有寒、热之分, 所以应用时应当分别使用,赋形剂也应辨证选用。
腰突外敷方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综合征。
【组方】秦苀、防风、川椒、桂枝、小茴香、当归、川芎、羌活、独活、干姜、乳香、没药、红花、艾叶、桑寄生、千年健、苍术、桃仁、鸡血藤、伸筋草、透骨草各10~30g(用最根据患部大小、病清轻重灵活掌握)。
【制法】将药物粉碎成粗末,治疗时用适量白酒拌药末,装入纱布袋内将口扎紧。
【用法】将药袋平稳的放于患处,将热水袋装入热水放在药袋上面,若患处部位小,药袋周围可用纱布或毛巾保护皮肤,以免烫伤。热敷温度以热而不烫为佳,治疗时间每次为20~30分钟,视药袋温度及时更换热水,以保持一定温度。每天2~3次。根据患处部位、病情每袋药可连续使用5~8次后更换药末。7~10天为1个疗程。
活血通络方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综合征、腰肌劳损、腰扭伤。
【组方】川芎、郁加里、乳香、红花、松节、川乌、白芥子、艾叶、独活、苍术、薄荷、樟脑、细辛、姜黄各适量。
【制法】将上药与化学发热物质配置而成粉状物质,置于双层塑料袋中备用。
【用法】用时揭去外层塑料袋,稍加搓揉在患处即可发热,每袋使用24小时,5袋为1个疗程。
外敷止痛方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综合征。
【组方】红花20g、钻地风10g、苏木10g、紫草15g、伸筋草15g、千年健15g、桂枝15g、木瓜10g、乳香10g、路路通15g、没药10g、千斤拔50g、刘寄奴15g。
【制法】将上述药物混合均匀放入15cm×20cm布袋内,扎紧袋口后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沸数分钟后置于电炉子上保温备用。
【用法】病人取俯卧位,充分暴露患处,铺单层治疗巾,医者将一条大毛巾置于锅内药液中充分浸湿后,取出拧干叠成长方形敷于患处治疗巾上,然后将第二条毛巾用同样方法加敷翻转于患处。如此反复,持续10分钟,致局部皮肤发红为止。在热敷同时,医者可用掌心在患处进行拍打,每日1次。
注意
1.注意调好药物干湿程度,以及不易流脱而又可以黏着为适当。若药物变干,则应随时更换,或加调和剂调匀后再敷上。
2.在穴位敷药时要尽量对准穴位。
3.皮肤过敏,易起血疹、水泡的患者.慎用外敷疗法。如果敷药后出现血疹、水泡等,则应洗去药物,暂停外敷,并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以防感染。
4.本法禁用于皮肤破损处、孕妇的腹部及腰骶部以及一些急性炎症部位。对于某些热性病症也应慎用。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