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外敷疗法
外敷疗法是将药物制成膏、丹、散、糊、饼等剂型,将之外敷于腧穴或患处,调整脏腑功能,纠正阴阳偏盛偏衰,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达到治愈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优点是药物经透皮直接吸收,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1.将药物粉碎成粉末状,并混合均匀。
2.用水、新鲜药汁、蜂蜜、蛋清等不同基质将药物粉末调匀成膏状。
3.根据具体病症,选择制好的药膏敷贴于选定的经穴、患处或相应的解剖部位。
4.在敷贴药膏前,应先剃净汗毛或尽可能避开汗毛较多的地方,用热毛巾或生姜片将患处或穴位处的皮肤擦净,拭干后再贴。
肝胆火盛型:症见耳鸣如闻潮声,或如风雷声,耳聋时轻时重,每于郁怒之后突发加重,兼耳胀耳痛感,或有头痛,眩晕,目红面赤,口苦咽干,或夜寐不安,烦躁不宁,或有胁痛,大便秘结,小便黄。
龙胆清火膏
【用法】上药共为末,温水调和,敷贴于涌泉,清泻肝胆。每天1次。本方具有清泻肝胆的作用。
脾虚气陷型:症见耳中鸣响,劳而更甚,或蹲下站起时较甚,耳内有突然空虚或发凉的感觉,倦怠乏力,纳少,食后腹胀,大便时溏,面色萎黄。
健脾升阳膏
【组成】升麻、葛根、黄柏、白芍、蔓荆子、党参、黄芪、甘草各等份。
【用法】将药膏敷于脐上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日换药1次。本方具有滋补肾精作用。
3.风热上扰型:症见开始多有感冒等先期表现,起病较速。自感耳中憋气作胀,有阻塞感,耳鸣,听力下降而自声增强。大多伴有头痛、恶寒、发热、口干等全身症状。
【组成】
1号药:朱砂1g、水蛭、冰片各3g、五倍子、毛诃子、苍耳子各6g、食醋适量。
2号药:天然牛黄粉0.1g、羚羊粉0.3g、珍珠粉0.5g、人工牛黄粉1g、大黄粉3g。
3号药:川连6g、生地、鸡血藤、山豆根、丹皮、玄参各10g、金银花、杭菊各12g、郁李仁、炒杏仁各15g。
4号药:55度以上白酒适量。
【用法】
1号药分别研末,合在一起,装入瓶中摇匀备用。2号药末混在一起,拌匀。如缺大黄粉,可不用,而在3号药中加入大黄10g。3号药水煎,前2次煎液供内服,第3次煎液供烫洗。①1号药用食醋调为糊状,敷两手心一足心,左耳病敷右足心,右耳病敷左足心,用胶布固定。1号药末共分6份,每日用3份,每处敷1份。②2号药粉共分4份,每3小时服1份,温水冲服。③3号药水煎,前2遍药液分2份,早、晚饭后半小时内服,可温服,亦可冷服。晚间再煎煮第三遍,带渣药液倾入盆中,兑入适量凉水,再加入白酒30ml,烫洗双脚。如天凉再加热水,以保持温度。之后敷1号药糊。
【说明】每天1次,3~7天换药1次。
注意
1.使用外敷疗法后,局部出现的皮肤过敏的反应溃疡,应立即停止外敷疗法。
2.外敷局部宜用绷带、纱布等固定药物,以免脱落。
3.对于在脐部进行外敷疗法时,应注意清洁脐部,如脐部有感染者禁用。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