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的鉴别方法
龙骨为较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收敛固涩、生肌敛疮的功能。用于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头痛眩晕、自汗、盗汗、遗精、白带、崩漏、疮疡不敛等病症。
来源 1.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三趾马、犀类、象类的骨骼化石。
2.五花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象门齿的化石。
产地与分布 主产甘肃、山西、青海、宁夏、内蒙古等地。销全国并出口。
鉴别要点 龙骨和五花龙骨主要区别点是:前者呈骨骼状或破碎块状,白色或灰白色,有的有纹理或斑点,关节断面具蜂窝小孔,舐之粘舌或微粘舌;而五花龙骨则呈圆柱形或不规则块状,平滑具五色纹理,易碎裂,断面无小孔,舐之粘舌。两者来源不同,故形态略有差异。
名典鉴别 ①《神农本草经》:“龙骨味甘平。主心腹鬼注……小儿热气惊痫……生山谷。”②梁?《名医别录》:“生晋地山谷,及太山岩水岸土穴中死龙处。采无时。”③陶弘景曰: “今多出梁、益、巴中。骨欲得脊脑,作白地锦文,舐之着舌者良。齿小强,犹有齿形,角强而实。皆龙蜕,非实死也。”④雷学攴曰:“剡州、沧州、太原者为上。其文细文广者是雌、骨粗文狭长是雄。五色具者上,白色、黄色者中、黑色者下。凡经落不净,及妇人采者,不用。”⑤唐?苏恭曰:“今并出晋地。生硬者不好,五色具者良。其青、黄、赤、白、黑亦应随色与脏腑相合,如五芒、五石英、五石脂,而本经不论及。”⑥宋?寇宗奭曰:“诸说不一,终是臆度。曾有崖中崩出一副,支体头角皆备,不知蜕耶毙耶?”⑦明?《本草蒙筌》:“龙骨,河东多、崖穴有。指脱者,当是臆度语;云死者,本经的实辞。雄龙骨狭而纹粗,雌龙骨广而纹细。五色具全上品,白中黄者乃次之。黑者极低,检出勿用。舐竟粘舌不假,煅脆研碎方精。”⑧清?《本草从新》:“龙骨白地锦纹,舐之粘色者良。出晋地川谷及梁益巴中……人或以古矿灰伪之。”
快速鉴别 1.龙骨:呈骨骼状或已破碎为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呈白色、灰白色或淡棕色,多较平滑,有的具纹理与裂隙或棕色条纹和斑点。质硬,断面不平坦,关节处有多数蜂窝状小孔。吸湿性强,无臭、无味。
2.五花龙骨:呈不规则块状或圆柱状,大小长短不一。表面呈淡灰白色、淡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夹有蓝灰色及红棕色深浅粗细不同的花纹,偶有不具花纹者。表面平滑,时有小裂隙。质坚硬,易碎,且易风化,故往往有纸封好,以防散碎。吸湿性强,无臭、无味。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