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乌龟
山乌龟用于散瘀止痛;清热解毒。主治胃痛;痢疾;咽痛;跌打损伤;疮疖痈肿;毒蛇咬伤。
呈绿黄色;掌状脉向上的5-6条,较粗,向下的6-8条,纤细,均在叶下面微凸起,干后呈亮黄色,纸质。花小,单性,雌雄异株;雄株为复伞形聚伞花序,腋生,或生于短枝上,总花序梗通常比叶柄长,顶端有线形或叶状苞片,伞梗5-6个,长1.5-5cm,小聚伞花序数个,簇生于花序梗末端;雄花:萼片6,黄绿色,排成2轮,外轮椭圆形或菱状椭圆形,较少为倒卵状楔形,长2-2.2mm,宽1.4-1.6mm,上部边缘常反卷,内轮与外轮近同形或为阔倒卵形,宽可达2mm,花瓣3,橙黄色,镊合状排列,长1.1-1.2mm,宽约1.5mm,先端微凹,两侧边缘内卷,背部凹陷,内面具疣状凸起或呈脑纹状;雄蕊柱长0.5-0.7mm;雌株为头状聚伞花序,腋生,或生于短枝上,总花序梗通常比叶柄短很多,稍粗;雌花:花被左右对称,萼片1,鳞片状;花瓣2,近圆形或贝壳状,比萼片大;子房阔倒卵形。核果黄红色,阔倒卵形,内果皮长6-7mm,宽5-6mm,背部有4行短柱状雕纹,先端膨大呈头状,每行16-20颗,胎座迹近正中穿孔。花期4-5月,果期-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石灰岩山壁缝穴中。
2.生于石灰岩地区,多见于山脚土壤较深厚肥沃的地方。
3. 生长于林缘或沟溪边。
4.生于林下多石砾的山地。
5.生于石灰岩上。
6. 生长于石灰岩上。
7.生于石灰岩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广西西南部、云南东南部。
2.分布于广西龙州县。
3.分布于广西西南部及云南南部。
4.分布于云南东部和西部。
5.分布于广西马山、都安等地。
6.分布于广西龙州。
7.分布于广西中部和西部、贵州南部、云南东南部。
【性状】
性状鉴别 块根类球形或扁球形,或为不规则块状,直径10-40cm,有时可达50-70cm,重数千克,有的可达数10kg。表面褐色、灰褐色至黑褐色,有不规则的龟裂纹,散生众多小凸点。商品多为横切或纵切片,直径2-7cm,厚0.5-lcm;新鲜切面淡黄色至黄色,或放置后呈深黄棕色者,表明含有颅痛定;切面为白色者,通常不含或含量较低。断面常可见筋脉纹(三生维管束)环状排列呈同心环状,干后略呈点状突起。气微,味苦。
显微鉴别 块根横切面:(1)广西地不容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山乌龟 痢疾 咽痛 跌打损伤 疮疖痈肿 毒蛇咬伤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补气养血止血方治产后出血
- 百合类方与中医体温管理
- 中药治帕金森病一例体会
- 贯彻中医药法应强化“五种意识”
- 国家中医药局召开青年干部和挂职干部座谈会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