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阴阳平 养生调平衡
春分在每年公历3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0度时开始。《月令·七十二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春秋繁露》:“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春分时,太阳直射在地球赤道上,晨昏线恰好通过两极,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春分以后,太阳光直射点逐渐北移,北半球白昼时间逐渐延长,黑夜时间逐渐缩短,一直持续到夏至,达到白天最长,黑夜最短。
我国地域辽阔,全国春天到来的时间甚为悬殊。岭南地区随着立春到来春天就降临了,闽浙地区到二月下旬才见春色,黄河流域四月初才能和春风相遇,黑龙江省则直到五月初才能晒到温暖的阳光。海南省的三亚市只有漫长的夏季和春、秋三季,没有冬季;而黑龙江只有漫长的冬季和短暂的夏季。只有中原地区,才真正是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
养生必须讲究阴阳四时。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人体的阴阳平衡,无论在精神、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调摄上,还是在自我保健和药物的使用上,都必须遵循平衡的原则。
饮食多样又平衡
膳食要讲究五大营养素的平衡: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必须平衡,任何一个都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以蛋白质为例,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所以蛋白质是人体必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若缺乏蛋白质,会产生水肿;并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进而罹患多种疾病。但是,蛋白质也不能过多,过多则会增加肝肾的负担。
脂肪的摄入,需要讲究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的平衡;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平衡,这三种脂肪酸最好的比例是1:1:1。其他还有: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的平衡、一日三餐的平衡等。
中医主张膳食多样化,多样化就容易达到平衡。《黄帝内经》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也就是说,各类食物都不可缺少。只有搭配食用,才能获得全面的营养。其次,在全面营养的同时,还要随季节的不同而有所侧重。
另外,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写道:“当春之时,食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因此,春天应少吃酸味,适当摄入甜味食品。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主张在春天进食葱、蒜、韭、芥等辛辣之品,因为养生的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些食物都是养阳的佳蔬良药;而且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还具有杀菌防腐的功效。春季还有诸多野菜上市,如香椿、荠菜、马齿苋、榆钱叶、槐花等,都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在春天食用十分有益。
户外运动强筋骨
春分时节,“海棠花入燕泥干,梅子枝头已带酸”。天气渐渐暖和,正好踏青春游。在风和日丽的时候,脚踏着青青草地,呼吸着新鲜空气,身处如诗如画的环境,举目远眺,桃红柳绿,心旷神怡。同时还能够活动筋骨,促进血液循环,使机体生机勃勃。春季也是放风筝的大好时机,这是一种回归自然的良好运动,既可获得欢乐,又可运动全身、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对于神情抑郁、失眠健忘的患者,还有祛病养生的作用。
其他运动方式还有散步、慢跑、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易筋经、广场舞、乒乓球、门球、踢毽子、登山等,都具有良好的健身作用。一般要求每天运动30~60分钟,中等强度、有节奏、能持久的运动,即有氧运动。假若运动之后感觉疲劳不适,心慌、闷气,就是过度了,需要减少活动量。
戒郁少怒心开阔
在心理方面,春季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春属木,与肝相应,肝的生理特点是“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怒伤肝”,怒是养生之大忌,又是情绪致病的元凶,对健康危害甚大,所以要力戒暴怒。春季更忌情绪抑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豁达,“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心境愉悦,这样才能保障身心健康。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春分养生 饮食多样 强筋骨 戒郁少怒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睡眠六不宜 下一篇:春分平阴阳 惊雷响万物长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实战伤寒论】6个经典名方,搞定一本伤寒论
- 【实战伤寒论】6个经典名方,搞定一本伤寒论
- 【实战伤寒论】6个经典名方,搞定一本伤寒论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