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平阴阳 惊雷响万物长
“春雨甫惊蛰,草木犹未知,高人静无事,颇怪春来迟。”三月到,春姑娘仿佛是蒙着红盖头的新娘,羞羞答答却又摇曳生姿地向我们娉婷而来。隆隆的雷声,惊醒了冬眠的小虫,温煦的春风,撩拨着蛰伏的味蕾。在这个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节,用什么美食为身体正确地开封呢?
省酸增甘
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云:“当春之时,食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因此,对大部分朋友而言,饮食上注意不宜食酸性食物过多,应选用辛甘微温之品。辛甘发散为阳,可助春阳升发,如葱、生姜、花生、豆制品、金桔、苹果、梨等。温食而非温补,故助阳而不助火,如桂圆、大枣等。
扶正祛邪
《黄帝内经》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春天,人体的阳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时,应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使其不断充沛。凡是熬夜、饮食寒凉、心情抑郁等耗损或阻碍阳气的情况应避免,这样才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细菌病毒横行,感冒发烧等传染性疾病肆虐时,有一个强有力的体魄。药店里的玉屏风散是不错的成药,由黄芪、防风和白术三味药组成,可以益气固表止汗,我们在家里也可以用这三味煲汤,或焖泡沏茶品饮。
提神醒脑
生机勃勃的春日里,很多朋友却是昏昏沉沉打不起精神,早上睡不醒,晚上睡不着,白天困倦疲乏,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正所谓“春眠不觉晓”,“春困”逃不掉,来杯行气开郁、提神醒脑的代茶饮不失为解春困的好办法,比如茉莉花茶、玫瑰薄荷茶、西洋参麦冬茶、黄芪大枣茶等。
平衡阴阳
“春分昼夜无长短,风送窗前九畹香”。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春分是春季90日的中分点,是指春天过了一半的意思,从这一天开始,南北半球的昼夜相等。此时的饮食调养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阴阳协调平衡的膳食,远离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饮食,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防止菜肴性寒偏凉,吃后有损脾胃而引起肠腹不适;还可以在食用大蒜、蒜苗、韭黄、韭菜等助阳类菜肴时,配以蛋类之滋阴品,有助于“阴阳互补”。
另外,春分前后春笋上市,在大快朵颐地享用美味的同时,还能收到滋阴益血、化痰消食、去烦利尿的功效。岭南地区的“春汤”也是不可错过的体验,正所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春分 春分养生 省酸增甘 扶正祛邪 提神醒脑 平衡阴阳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春分阴阳平 养生调平衡 下一篇:春分二气莫交争 阴阳协调宜甘温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实战伤寒论】6个经典名方,搞定一本伤寒论
- 【实战伤寒论】6个经典名方,搞定一本伤寒论
- 【实战伤寒论】6个经典名方,搞定一本伤寒论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