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吻
钩吻用于祛风攻毒;散结消肿;止痛。主治疥癞;湿疹;瘰疬;痈肿;疔疮;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神经痛。
轻者呼吸困难,重者死于呼吸停止。致死量之钩吻素乙使动物呼吸停止后,心脏仍继续跳动,呼吸之抑制并非中枢性,去大脑或切断 迷走神经均不影响钩吻素乙对呼吸的抑制。麻黄碱、印防己毒素亦无显着解救作用。另一方面,对末梢性的神经肌肉装置,并无直接麻痹作用。钩吻素乙对连神经之离体膈肌,能抑制并停止其节律收缩,与在位膈肌之作用相同。呼吸停止后直接刺激膈神经,仍能引起膈肌收缩。此外,在动物中毒后,皆表现眼睑下垂、垂头、脚软、全身肌肉虚弱,故推测其作用在脊髓运动神经原之麻痹。
【性味】辛;苦;性温;大毒
【功能主治】祛风攻毒;散结消肿;止痛。主治疥癞;湿疹;瘰疬;痈肿;疔疮;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神经痛。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或烟熏。
【注意】本品有剧毒,只作外用,切忌内服。 《本草经集注》: 半夏为之使,恶黄芩。
【附方】①治疥癞:断肠草、白芷、青黛、五倍子、枯矾、马前子、蛇退各二钱,梅片四分,松香、雄黄各一钱五分。共为细末,以蜡油熔化和药膏贴之。(《岭南草药志》)②治瘰疬:断肠草根,红老木薯,二味酌量。共捣烂,用酸醋煎一小时取起,候冷敷患处,连敷三天。 (《岭南草药志》)③治痈疮肿毒:生断肠草四两,黄糖五钱。共捣敷患处。(《广西药植图志》)④治痈疽:断肠草晒干研末后,混合凡士林,制成软膏敷患处。(《岭南草药志》)⑤治远年臁疮:鲜大茶药一斤,煎水洗患处,日洗数次,洗后将药叶一张贴疮口。(《岭南草药志》)⑥治瘭疽:大茶药叶、石灰。二味捣烂,贴患指第三节,有脓即溃,无脓即消。(《岭南草药志》)⑦治风湿关节痛:干断肠草一两,防风二钱,独活一钱。共研粗末,用纸卷烧烟熏患处。(《广西药植图志》)⑧治刀伤:断肠草捣烂,敷伤口。(《岭南草药志》)
【各家论述】
1.《本经》: 主金疮,乳CE,中恶风,咳逆上气,水肿。
2.《别录》: 破症积,脚膝痹痛,四肢拘挛,恶疮疥虫。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钩吻 疥癞 湿疹 瘰疬 痈肿 野葛 秦钩吻 毒根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