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膀胱炎2例
慢性膀胱炎以尿频尿急、夜尿多为主诉者颇多,用缩泉丸为主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病例一:祁某,女,17岁。2010年8月10日就诊,因1年前1节课5次小便而休学,于奇台县人民医院和农六师医院反复治疗无效而来诊治。刻诊:面色不华,形寒体瘦,纳差乏力,大便不畅,月经稀少,白天小便清淡频数、尿不尽,夜尿2~3次,舌淡薄白,脉细尺沉。
诊断:淋证(肝郁血虚、肾阳不足)。
治则:舒肝健脾,温肾固涩。
处方:柴胡10克,白术10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茯苓20克,山药30克,乌药10克,益智仁30克,党参30克,炙黄芪30克,鹿角15克,巴戟天15克,桑螵蛸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5剂,每日1剂,水煎取400毫升,分中、晚餐前半小时温服200毫升。二诊,诸症减轻,效不更方,继服前方药10剂。三诊可见面色稍红润、已不形寒,纳谷香,大便畅,白天小便约1小时1次,无夜尿,舌脉如前。上方去柴胡、桂枝、白芍,加覆盆子10克。取10剂,服法如前。四诊,白天小便约2小时1次。继服三诊方药10剂。五诊,自觉身体已无异常,嘱其常规服用缩泉丸1个月,生活规律,加强锻炼。随访1年,体健。
病例二:王某,男,42岁。2014年12月12日就诊,因3年前腰腹部外伤1月后,小便1小时1次,尿有余沥,多番治疗无效。刻诊:乏力困惫,纳差,小便频,淋漓不已,劳累后更甚,腰以下欠温,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淋证(脾虚,肾阳不足)。
治则:益气健脾,温肾缩尿。
处方:黄芪50克,党参30克,白术10克,茯苓20克,肉桂(后下)10克,乌药10克,山药30克,益智仁30克,巴戟天15克,覆盆子15克,鹿角15克,桑螵蛸10克,菟丝子10克,怀牛膝30克,甘草6克。5剂。每日1剂,水煎取400毫升,分中、晚餐前半小时温服200毫升。二诊,小便基本上2小时1次,其他症状亦明显减轻,继宗前方药治疗半月。三诊,夜尿1~2次,余症消失。嘱其按说明服缩泉丸和《金匮》肾气丸1月。今夏天遇之,夜尿有时有1次,余况良好。
慢性膀胱炎以尿频、尿急、尿不畅、夜尿多为主要症状,病程长者中医为虚劳、淋证。《诸病源候论·淋病诸侯》说:“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临证指南医案》指出:“治淋之法······无瘀积而虚滑者,宜峻补。”上二例辨证分析认为病本为肾,治疗用药应以温肾固涩为主。缩泉丸(《校注妇人良方》)由乌药、山药、益智仁组成,功效温肾、缩泉固涩。主治下元虚冷、小便频数。方中鹿角、巴戟天温肾壮阳,覆盆子、桑螵蛸益肾缩尿,再结合临床辨证,加味用药,确实能起到立竿见影的疗效。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呃逆外治法 下一篇:从卫气理论治反复咳喘案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