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与地黄
白居易(772—864),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据记载,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关中大旱,一春无雨,地里的麦苗无法返青,大多枯死,而秋季庄稼无法下种,即使下种也会禾苗枯萎、颗粒无收。政府赈灾不力,百姓衣食无着,无奈背井离乡寻求生路,到处一片凄凉景象。
白居易一次外出查看,百姓三三两两在田野山坡上采挖一种有根茎的野草,就上前询问,得知这种野草叫地黄。因为灾荒导致粮食紧缺,于是百姓们出来挖些地黄,卖给一些富豪之户作为喂马的饲料,以此短暂维持生计。而豪门富户用这些地黄来喂自己的马匹,据说马吃后长得肥膘体壮,皮毛光亮,光可照地。面对这种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白居易听后抑制不住内心的动荡,有感而发,一气之下写了《采地黄者》诗:“麦死春不雨,禾损秋寒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之易侯粮。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肥老马,可使照地光。愿意马残栗,救此苦饥肠。”该诗是当时百姓的真实生活写照,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当时政府救助的不利与不作为。
关于用地黄喂马,在《抱朴子》中有记载:韩子治用地黄苗喂50岁的老马,老马竟连生了马驹,并又活了130岁。《物理小识》也有“老马食地黄为驹”的记载。在《农业百宝全书》则有“雄鹅滋补法,除饲玉谷外,又不时购熟地黄补充之,则体力不乏,阳道兴也”的记载。地黄成为畜禽补阳助阴的要药。而在《张骞朝野盒》中更有“雉被鹰伤,衍地黄吐点”的记载。
而地黄作为药食两用之品,在《抱朴子》有记载:“楚文子,服地黄八年,夜视有光”。从东汉时代起,就有人用地黄、蜂蜜煎膏服用,以图养生长寿,此风当时尤为盛行。明太祖十七子朱权的《臞仙神隐》,对生地黄粥亦颇推崇,其云:“地黄粥,切生地二合,蜜一合,同炒令香熟,候粥熟时乃下同煮,取熟食粥之,大能和血生精。”明化高《遵生八笺》云:“十月内,生地黄十余斤捣汁,每汁一斤,入白蜜四两,熬成膏,收贮封好,每煮粥三合,入地黄二三钱,酥油少许食之,滋阴润肺。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白居易 地黄 药食两用 抱朴子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升麻”原本是“竹马”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