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春节后遗症把脉开方
走亲访友,举杯畅饮,聚会玩乐成了每年春节假期的常态规律,大家都沉浸在团圆的美好中,将春节的年味也烘托得越发浓郁。但是,伴随着这些享乐,随之而来的却是无孔不入的“春节病”。
症状:睡眠紊乱 精神萎靡
开方:按摩三穴位 帮助轻松入睡
年三十守岁、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造成许多人出现失眠的症状。春节假期后要尽快恢复原来的生活规律,确保睡眠的规律性,不要让大脑持续高度兴奋,睡前可适当饮用一杯热牛奶舒缓情绪。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来达到轻松入睡的目的。一是按摩三阴交,此穴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按摩此穴可以起到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健脾和胃、消谷化食、宁心安神、补阴除烦的作用。二是按摩涌泉穴,此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是肾经的首穴。《黄帝内经》载:“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按摩此穴位,可达到补肾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三是按摩神门穴。此穴位于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按摩此穴可帮助入眠,调节自律神经,补益心气、安定心神。
在进行穴位按摩前,可先温水泡脚10~20分钟,以全身微微出汗为度。泡脚过程中可以听一些轻松的音乐,阅读轻松的文章或者观看轻松愉悦的节目。出汗后注意适度补充水分。泡脚之后,在床上取坐位,由上至下进行穴位按摩,每天按揉5~10分钟,安眠效果更佳。
症状:脾胃不和 便秘食积
开方:调整饮食结构 赶走胃肠道疾病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出生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后天脾胃摄入的营养物质。先天不足的人也可以通过后天脾胃调养补足,同样可以身体康健、延年益寿。如果不重视后天脾胃的调养,脾胃会虚弱,整个机体的营养状况就会差,会导致很多常见问题,比如经常感冒、咳嗽、厌食、汗多、大便干燥或腹泻等。春节期间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非常容易伤及脾胃,衍生病变。
抱着“好不容易过个节”的想法,很多人在这个长假里过了把“嘴瘾”,山珍海味、鸡鸭鱼肉、聚会喝酒、夜宵烧烤,可谓是好好放纵了一回口腹之欲。但是几天下来,感觉自己的胃肠似乎是“堵住了”“吃滞了”,看什么美食也提不起兴致,到了饭点也不饿,往日准时造访的“便便”也不规律了,一时间,脸泛油光、鼻头长痘、口腔溃疡、情绪萎靡等问题都纷纷找上门,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春节后遗症?
想要巧妙化解胃肠春节后遗症,只要恢复正常饮食,在食物的选择上注意清淡,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加重每餐摄入的蔬菜、水果比例,减少肉食,特别是减少“浓油赤酱”“香浓肥美”的红烧、油炸等“味厚”的肉食,坚持几天,胃肠功能就会恢复正常了。在蔬菜的选择上,除了选择韭菜、芹菜这种咀嚼起来很费劲却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外,比较适合烹调、口感好的菠菜、豆芽、白菜等蔬菜,还有海带、竹笋、茭白、木耳也非常适合食用。
还有一个小窍门就是清晨起床后,在空腹情况下,先喝一杯水,温开水或者温蜂蜜水都可以,这样可以使你的肠道在清晨被唤醒,成功顺利地“启动”起来。
症状:精神萎靡 恍恍惚惚
开方:合理规划安排 治愈旅游后遗症
春节长假是一年中难得的一次放松机会,忙碌了一年,越来越多的人都会选择趁着假期外出旅游散心,顺便犒赏一下自己。旅行本是一件让人心情愉悦的事情,可随之而来的旅游后遗症也悄悄来到大家身边。
过度劳累、环境的突然改变及强烈刺激是旅游后遗症的致病因素,一定要好好调整,才可以尽快地恢复到工作状态。一是要充分休息,保证每天8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尽快恢复体力;二是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坐在或躺在一个美丽的地方,开始感到放松,整个身体感到舒服,配上几次深呼吸,感到精力已注入你的身体,人就会觉得神清气爽,乏力症状会逐步消失;三是认真梳理接下来需要做的工作,从轻到重的合理分配工作,让自己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春节后遗症 睡眠紊乱 精神萎靡 饮食结构 三阴交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大寒养生重于藏 下一篇:暑湿渐去秋燥来 顺时养阴与润肺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实战伤寒论】6个经典名方,搞定一本伤寒论
- 【实战伤寒论】6个经典名方,搞定一本伤寒论
- 【实战伤寒论】6个经典名方,搞定一本伤寒论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