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的针灸治疗
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病证。轻者就寝后难以入睡,或时寐时醒,或寐后易醒,醒后难以再寐,甚者彻夜不眠。
西医的神经衰弱等属本病范畴。
【病因病机】
不寐的原因很多,如七情、劳倦、久病、年迈体虚等,其主要病机为心肝脾肾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致心神失养或心神被扰。
如因思虑过度,劳逸失调,或所愿不遂,伤及心脾,心伤则阴血暗耗,神不守舍,脾伤则生化之源不足。血虚难复不能上奉于心,则心神失养可致不寐。或因惊恐、房劳伤肾,肾阴耗伤,阴不上承,则心火独亢,不能下交于肾,心肾失交而神志不宁,乃致不寐。有因素体虚弱,心胆虚怯,故善惊易恐,夜寐不宁。或情志不畅,肝火上扰,以及饮食不节,脾胃不和,内扰心神等,均可导致不寐。
【辨证论治】
主症:不易入睡,有难以入寐;有寐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寐而不实,甚至彻夜不寐等。肝郁化火,见心情急躁易怒,头晕头痛,不能入寐,胁肋胀痛,目赤口苦,苔薄黄,脉弦数。痰热内扰,见睡眠不实,心烦懊恼,脘闷噫气,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舌红苔腻,脉滑。阴虚火旺,见心烦不寐,头晕耳鸣,健忘,腰酸遗精,手足心热,舌质红,脉细数。心脾两虚,可见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细弱。心虚胆怯,见善惊易恐,心悸多梦,易惊醒,舌质淡,脉弦细。
分析:失眠一症,临床所见证情虽然不一,但皆因心神不宁,神不守舍所致。肝郁化火,肝郁气滞,不得疏泄,久而化火,故心情急躁、易怒。肝火上扰心神,则不能入寐。肝火上攻头目,故头晕头痛目赤。肝火挟胆气上扰,故口苦。火郁肝经,故胁肋胀痛。苔薄黄,脉弦数为肝旺之象。痰热内扰,痰浊宿食遏中,积而生熟,痰热扰心故胸闷心烦懊恼噫气,睡眠不实,痰浊上蒙则头晕眩,痰多。火热上炎则口苦。宿滞内停,积湿生痰,故苔腻,脉见滑象。阴虚火旺,肾阴不足,心火独亢,故心烦不寐。肾亏髓空,故见头晕耳鸣,健忘。腰为肾之府,肾失所养则腰酸。肾虚精关不固,则遗精。阴虚火旺则手足心热,舌红脉细数。心脾两虚,则血不养心,神不守舍,故兼多梦易醒,心悸健忘。血不能上奉于脑,上荣于面,则头晕目眩,面白少华,舌淡苔白。血少气衰,则肢倦,脉细弱。心气虚则心神不宁。胆气虚则善惊易恐,易惊醒。舌淡,脉弦细,均为气血不足之象。
治则:宁心安神。兼以平肝清火、清热化痰、滋阴降火、双调心脾、益气镇惊。
处方:取手少阴经腧穴为主。针用或补或泻法,酌配灸法。穴取神门、三阴交、 四神聪。
方义:不寐病位在心,取心经原穴宁心安神,三阴交穴交会三阴经,可使脾气健和,肝气疏泄,心肾交通以达心气安宁,四神聪可镇静安神。三穴可宁心安神。
随证选穴:肝郁化火加肝俞、胆俞、行间;痰热内扰加胃俞、足三里、内庭;阴虚火旺加心俞、肾俞、太溪;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心虚胆怯加胆俞、大陵、丘墟。
【其他疗法】
耳针:神门、心、肾、神经衰弱点、枕、皮质下、脑干,刺用补法,每次取一侧耳穴3~4个,留针30分钟,捻转2~3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或埋针,亦可用耳压王不留行籽,每晚自行按压1~2分钟,每周1~2次。
灸法:取百会穴,每晚临睡前,用艾条温和灸法,施灸10~15分钟。
皮肤针:皮肤针轻叩脊柱两旁(0.5~3寸)、骶部及颞区,使局部皮肤潮红即可,每日或隔日1次。
【按语】
针灸治疗不寐有较好疗效,并可避免用安眠药而引起的毒副作用。由其他疾病引起失眠需针对病因治疗,配合心理疗法也很重要。必要时作一些暗示,往往收效更佳。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不寐针灸治疗 不寐 少阴经腧穴 神门 三阴交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