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生于气 养生先静心
“百病生于气”出自中医学第一部经典理论著作《黄帝内经》,指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其含义为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体气机的紊乱密切相关,其病因大致有情志异常、寒热失调、过度劳累。
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黄帝内经》讲“怒则气上”,指人生气的时候气机会往上走,肝气上逆,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甚至诱发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生,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讲,肾性高血压本来就很难控制,急躁易怒更容易引起血压升高,使得肾脏病快速进展;肝气克伐脾胃,可表现为恶心、纳差、腹泻。“喜则气缓”指过度喜乐,就会导致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可表现为失眠、健忘,甚至发狂等。临床上遇到的很多患者就是因为过度喜乐导致病情加重的,《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后,因喜而疯也是同样的道理。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悲则气消”指的是过度悲伤可以消耗人体的正气,《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体弱多病,这与她多愁善感、心境忧郁有很大关系。“恐则气下”指过度恐惧导致人体的气机下陷,可表现为二便失禁、遗精滑精等,在临床上遇到一例患者,因乘坐电梯失控,掉入地下室,从此落下阴缩病证,这也是“恐则气下”的一种表现。有许多慢肾衰患者不能接受自己肾功能衰竭,害怕透析,情绪紧张、悲伤失望,殊不知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加速肾功能衰竭,这里面既有“悲则气消”,也有“恐则气下”的影响。
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
“惊则气乱”指受惊后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可表现为心神不定,疑神疑鬼,受惊后血压快速升高,也会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造成损害。“思则气结”指过度思虑后,气机郁结,可表现为胸脘满闷、嗳气食少、健忘、抑郁焦虑、月经失调等,气滞、血瘀、痰凝还可表现为甲状腺结节、乳腺腺瘤、子宫肌瘤等。情志致病有“因郁而病”和“因病而郁”两种情况,“因郁而病”指的是因为情志不遂、抑郁焦虑,导致疾病发生、发展,“因病而郁”指的是因为患有疾病,如慢性肾脏病、糖尿病等,导致情绪低落,二者有一定区别。
日常如何调节情绪
明白了“百病生于气”的道理,我们就要在生活当中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凡事看开一些,积极面对生活工作当中的挫折和苦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多自我暗示,鼓励自己,增强信心,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目标,既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尽力即可。
同时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通过代茶饮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如少阳气郁体质之人,爱生闷气,可使用月季花、玫瑰花、茉莉花代茶饮起到疏肝解郁的效果;厥阴肝旺体质之人,急躁易怒,可以用桑叶、菊花、夏枯草适量泡水喝,也可用苦丁茶、草决明代茶饮清肝明目。
生活起居方面,应该随着四季的变化,有所调整,比如《黄帝内经》指出,春天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可以适当晚点休息,早点起床,做一些晨练。而冬天呢,应该“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天需要早点休息,晚一些起床,特别是老年人,最好等待太阳出来了,再出去锻炼身体。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百病生于气 黄帝内经 怒则气上 悲则气消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睡觉打呼噜莫轻视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