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虚该如何调理
生活中时常听到“脾虚”“脾气虚”“调理脾胃”,该如何理解呢?
脾脏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它帮助身体将摄入的食物和水转化为营养物质,以此来滋养身体,维持着身体日常的代谢。正常情况下脾气的特性主升,只有脾气该升时升,才能把营养物质水谷精微送到心,肺,头面部,然后心肺再将水谷精微生化为气血,用来濡养全身。脾气的特性是主升清,脾气足时水谷精微可以顺利濡养到面部,脾虚后脾气升清无力,人就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
脾气虚,输送水谷精微的效率低了,很多食物还没来得及消化吸收完成,输送不完的继续在胃和小肠屯着,时间久了,就会感觉腹胀、胃口差、大便不成形。
好习惯能健脾
饮食有节
《说文解字》徐注说:“脾主信藏志,信生于土。”“脾主信”说的是脾的功能是有节律的,因此就要做到作息有序,一日三餐时间规律,饮食有度,不暴饮暴食。《黄帝内经》中还说,老人“七十岁,脾气虚”,也就是说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化能力也开始自然减退,因此对于老年人吃饭更要注意。
适当运动
中医讲:“动则生阳”,即在肌肉运动中可以产生大量的热量,所以脾阳虚的人,可以适当锻炼,运动量不需要太大,但是活动时间可以稍微长一点,慢跑、游泳、散步等中等强度的运动都是脾虚者比较适合的项目,此外,手脚发凉适宜用温补疗法,也可以通过运动补虚祛寒以增强机体生命力。
健脾药膳
健脾粥
组成:党参(或西洋参)3克,山药12克,陈皮3克,薏苡仁10克,芡实5克,粳米(或小米)30克。
功效:粥中党参(或西洋参)可以补气以生津,从而达到补益脾胃之功,山药、薏米、芡实是补养气血三宝,三者同气相求,都可健脾益胃,在《神农本草经中》中都被尊为上品。“凡上品之药,法宜久服,与五谷之养人相佐,以臻寿考”。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以脘腹胀满,食少吐泻之症最为相宜,粳米富含丰富的蛋白质以及多种营养成分,可以养阴生津、除烦止渴,健脾养胃。
益脾饼
组成:白术30克,干姜6克,大枣250克,炒山楂10克、鸡内金15克,面粉500克,植物油、食盐各适量。
做法:将白术、干姜用纱布包扎好,放人锅内,下入大枣,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后用小火熬煮1小时左右,除去药包和大枣核,留汤备用,把枣肉搅烂成枣泥待用。将鸡内金研成细末,与面粉混合均匀,再将枣泥倒入,加入药汤适量,和成面团。将面团分成若干小剂子,做成薄饼,用小火烙熟即可。
功效:健脾益气,开胃消食,是脾胃同调的饼干食物,可以给小孩当零食吃,适用于食欲不振、食后胃痛、慢性腹泻、慢性肠胃病等患者。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脾气虚 神疲乏力 少气懒言 面色萎黄 调理脾胃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颈动脉硬化中西医防治 下一篇:远离前列腺疾病困扰从预防做起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