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名医吴又可
吴又可,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活在公元1587—公元1657年间。当时,在封建统治和瘟疫猖獗的情况下,人民生活十分困苦。根据记载,当时瘟疫发生频率比较高,而且范围特别广,1641年的瘟疫就遍及山东、河北、浙江、江苏等省。瘟疫的流行和传染造成了很多人的死亡,但是当时的医生对瘟疫没有好的治疗方法,这促使
吴又可潜心于对痕疫的研究和钻研。他在借鉴前人对瘟疫的研究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瘟疫的细致的观察和临床治疗,在1642年写出了《瘟疫论》—书。
他在《瘟疫论》中提出瘟疫病是由"戾气”引起的,书中还对“戾气”进行了细致的记述。他认为戾气是物质的,可以采用药物制服;戾气是通过口鼻进人体内,但是戾气是否能够导致瘟疫还要取决于戾气的毒力和量以及人体的抵抗力;戾气可以分成很多种类,种类不同的戾气侵犯脏腑的部位不同,所以引发的疾病的种类也有所不同;引发人类产生瘟疫和禽兽的瘟疫的戾气也是不同的;戾气不仅能够引发瘟疫,还可能会引发痘疹和疔疮等外科化脓感染。
《瘟疫论》中所记载的瘟疫病种类繁多,比如伤寒、感冒、大麻风、斑疹等,同时对“戾气”的记载也是非常全面的,这些发现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状况下是难能可贵的。在他之前,人们经常把外科疾病感染的原因归结为体内的“火邪”,吴又可却把它归结为“戾气”,这是中医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为以后的瘟疫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吴又可在此书中还对伤寒病和瘟疫病进行了一系列的比较,其中包括二者的病因、证候、治疗、侵入途径等方面,这种对比丰富了瘟疫病学说的内容,对瘟疫病和伤寒病的治疗都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吴又可在治疗瘟疫病方面的创新使我们现代人受益匪浅,他的关于“戾气”致病的学说在现在的瘟疫病和传染病方面来说还是十分先进的。另外,他关于“戾气”的学说,给后世中医学家留下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因为关于“戾气”的物质本体,吴又可还没有给出详细的说明,人们可以按照他的思路,沿着他的脚步在瘟疫病研究上继续前进。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