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
2、虚劳病包括慢性虚弱疾患的辨证施治,首先在于辨别阴虚与阳虚,认为阴虚较阳虚为多见。阳虚的病例,必须抓住“舌淡、便溏、汗出”的辨证要点,与阴虚作鉴别。在治疗方面,不论阴虚或阳虚,对形瘦食少者,必须顾到脾胃生气。在《丁氏医案》中,除久病及产后皆能延成损怯外;又有劳倦伤脾,偏于阳虚的,用甘温除大热的补中益气法;有思虑伤心,劳欲伤肾偏于阴虚的,用育阴潜阳交通心肾之法;有抑郁伤肝、气滞血瘀的,用解郁行瘀之法;有阴枯肺损、金碎不鸣的,用清燥润肺、补水养肺、培土生金之法。种种方法,都是汇集前人的经验,根据辨证要点,加以适当应用。总之,对脾胃生气受戕,则损怯难复,最为重视。
3、痿痹,最为缠绵难愈,据《内经》治痿独取阳明之论,以阳明为十二经之长,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丁氏对热痿之治法,谓下病治上,乃古之成法,欲二足不痿,必赖肺液以输布,能下荫于肝肾,肝得血则筋舒,肾得养则骨强,阴血充足,络热自清,所谓治痿独取阳明,不能局限于阳明一经。并以舌质红绛,脉象濡数,犹如草木久无雨露则萎之象,为热痿的辨证要点。至于湿热自肌肉而入筋络的湿痿病例,常见腻苔不化,脉象濡滑,根据《内经》"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之论,治以崇土逐湿去瘀通络之法。方用苍术、牛膝、当归、红花为主,另以茅术一斤,煎汤泛丸,每服9克,连服二而愈。可知湿痿与热痿是根本不同的,必须详细辨别。
在痹症方面:关于热痹的治法,据《内经》阳气多阴气少则为热痹之论,以清络热为主。曾经桂枝白虎汤无效的病例,手不能举,足不能步,痛处微肿,已两月余,脉弦小而数,舌边红,苔黄腻,断为络热血瘀,不通则痛用羚羊、石斛、赤芍、茺蔚子、忍冬花、大地龙等十余剂,痹痛十去六七,肿势亦退,此为风静火平之象,舌质不红,脉数渐缓,口干溲少便结,前方去大地龙加天花粉,服后痛止,手足无力,去羚羊、白薇、鲜石斛,加丹参、当归、秦艽、牛膝等调理而愈。
除上例外,一般以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者为最多。三者邪有偏重,故有行痹、痛痹、着痹之分,但皆从实邪为治。丁氏对气血两虚不能托邪外出者,脉象虚弦而浮,病在阳分,用玉屏风散加当归、白芍之类。肝脾肾三阴不足,或兼阳气痹阻,邪既深入与宿瘀停留,脉象沉细而涩,病在阴分,用独活寄生汤加大小活络丹等,其中阴阳虚实的不同情况,必须加以辨识。
五、对治疗中几个实际问题的看法
药的用量:历代衡量不同,风土习惯不同,不能确定标准,临床使用量相差很大,使后学者很难掌握。丁氏认为临诊时,第一要估计患者体质的强弱;第二要酌量病势的轻重缓急;第三对患者的风土习惯、饮食嗜好,亦要作适当的考虑。在投剂以后,无效时必须细究其因,是药不对症呢,还是药不胜病,然后加以变动,切不可任意加重药量,以致造成偏弊。
六、轻可去实
徐之才的十剂,如宣可去壅、通可行滞、补可扶弱、泄或启闭、轻可去实、重可镇怯、滑可去着、涩可固脱、燥可胜湿、湿可润燥等,已为后世所传诵而广泛应用。丁氏对轻可去实的运用,根据事实证明,看到使用重剂而不见效、药量无可再加又无法可施之时,改用轻剂,或有转机之望。在《叶氏医案》中,其方大都以轻灵见长,最善运用此法。
七、注重脾胃
丁甘仁年谱: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丁甘仁 著名医家 中医教育家 孟河医派 喉痧症治概要 孟河四大家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