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名医--刘道信
生平简介
刘道信,字义臣,山东邹平人。生于1872年,卒于1968年,享年96岁。刘氏祖传正骨,自明朝开始,即袭传少林武技和正骨医术,传至刘道信已有数代。自幼随父、叔习武,学习正骨。1940年经北平市卫生局批准挂牌行医,专治跌打损伤。1941年受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先生邀请,应聘为“北平国医学院”讲授正骨课程,1947年被卫生局聘为正骨科考试委员。1956年被聘为中国中医研究院筹备处特聘医师,1960年调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骨科工作。1961年被聘为中华医学会顾问。
生平著作
刘道信,字义臣,山东邹平人。生于1872年,卒于1968年,享年96岁。刘氏祖传正骨,自明朝开始,即袭传少林武技和正骨医术,传至刘道信已有数代。他自幼随父刘兑峰,叔刘仙峰日习武技,夜学正骨,颇受熏陶。1908年于北京“会友镖局”供职,后受聘于瑞趺祥绸缎庄守护西交民巷库房,兼疗跌打损伤及教授武术。1940年经北平市卫生局批准,在西城和平门内翠花街正式悬壶行医,专治跌打损伤。1941年受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先生邀请,应聘为“北平国医学院”讲授正骨课程,1947年被卫生局聘为正骨科考试委员。1956年被聘为中国中医研究院筹备处特聘医师,1960年调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骨科工作。1961年被聘为中华医学会顾问。
学术思想
刘氏为山东邹平正骨流派的代表人物。刘氏正骨流派从明朝开始,是在少林伤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以跌打损伤和疮疡为主要治疗范围。手法讲求刚劲猛快,按穴治伤,指功点穴,同时配合用药。尤长于上肢骨折的整复,对错骨缝有独到的辨证论治方法,对运动伤筋、舞台损伤的治疗也有很好的疗效。“手摸心会,有的放矢,灵活轻巧,对症而施”是刘氏正骨治法的主要学术思想。刘氏传统的治疗手法分:捏、提、按、拨、点、颤、鼓、拿、压、挤、牵、揉、推、端、续、整等16种。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随症灵活掌握变通。
临床经验
对于接骨,刘氏注重功能及外形,而不苛求断端的解剖对位。他对无明显移位的撕裂性骨折、缘枝骨折、四肢末梢的粉碎性骨折等,不用固定方法治疗,这样可以减少因长期捆扎固定而引起的关节变形、强直及肌肉萎缩等现象。同时,还便于经常对患处施以按摩或熏洗,使骨折周边组织能够照常进行物质代谢,为损伤处的机能修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还可以缩短骨折部位的愈合时间。对内伤杂证,刘氏自制丸、散、膏、丹,如正骨紫金丹、跌打丸、麝香接骨膏、接骨散、金刀铁扇散、红衣洗药等内服或外用。
后世影响
由于刘道信医技高超,在骨伤科界享有盛誉。其弟子崔粹贤、鹿焕文、田纪钧等继承其学,将刘氏骨伤科技术予以推广。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近代名医 刘道信 刘氏祖传正骨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