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名医--杨艺农
生平简介
杨艺农,字育才,北京市人,生于1900年,卒于1969年。早年随父学医,1923年正式开业。曾在北京市第一中医门诊部工作。1956年,调北京中医医院儿科工作。他精通各科,尤以儿科擅长,在北京东城一带有“小儿杨”之称。
生平著作
杨艺农,字育才,北京市人,生于1900年,卒于1969年。其父杨纳庵及伯父皆业医。杨艺农中学毕业后,即随父学医。1923年正式开业。1951年参加北京市预防医学班学习,同年参加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北京市第一中医门诊部工作,1956年调北京中医医院儿科工作。他精通各科,尤以儿科擅长,在北京东城一带有“小儿杨”之称。代表其临证经验的论文多篇刊登于《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中。
学术思想
杨艺农治学师古而不泥古,对中医理法方药的运用与中药的炮制等都提出过不同看法。如对黄连的认识,本草载其“大苦大寒,燥湿解渴,厚肠胃止肠泄痢。”他认为黄连虽苦,但大寒则殊不正确。因为《神农本草经》黄连条“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皆伤泣出,明目,肠僻,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并无大寒二字,可见大寒二字系后人附会失当,殊不足信。又如桑皮一药,为古方泻白散中之药味,吴鞠通对于外感咳嗽最反对用桑皮、地骨皮,谓桑皮之性下达而坚结,由肺下走肝肾,能引邪入肝肾之阴,故认为“泻白散不可妄用”。杨艺农则认为,桑皮甘辛而寒,泄肺热,理嗽祛痰,为肺热咳嗽及一般咳嗽对症之药。他本人用桑皮治咳不下四十年,功效卓著,从无流弊。他认为研究医学,对古人言论,须从临床实际细心体会,不可偏信一家之言,一味盲从。否则,足以妨碍学术之进步,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即此意也。
在中药的炮制问题上,他对于药物见火和浸泡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药物见火变性为必然之理,故很多药物不宜火炒,如阿胶不可炒珠。仲景黄连阿胶汤、胶艾汤等方,皆于他药煎好时入胶令烊化,从无用炒珠者。此外,一般阴药如芍药、当归等皆不宜见火。他主张大黄生用,不宜炒熟,因为大黄荡涤肠胃燥结而除瘀热,推陈致新。仲景承气汤等方大黄皆生用,不炒制。西医药物学谓“大黄用大量有泻下作用,小量能制止肠胃之发酵,促进消化,止下利。故为健胃强壮药,用于虚弱家及小儿”。可见大黄并非峻烈之品,只宜生用。若妄加炮制,枉费人力物力,削减疗效,殊无可取。试观熟军较生军用量大,即其证明。
临床经验
杨艺农治疗时邪有“六法”、“六禁”。“六法”指解表、清热、解毒、开窍、缓下、养阴六种治法。解表法用于发热性疾患初期。清热法为退热的主要方法。热盛成毒,故清热与解毒常配合使用。温疫热邪入里,传入心包,宜用“凉开三宝”芳香开窍,清热化浊。若大便秘结,可于退热剂中兼用缓下之药(有虚脱者除外),收效迅捷。热盛易伤阴津,养阴兼以退热,则阴复津生而病告痊。“六禁”指禁发表太过、禁养阴过早、禁香燥散气、禁过用寒凉、禁峻泻伤正、禁温补助邪。实践证明,“六法”、“六禁”对指导儿科临床治疗有较好的作用。
对于儿科的发烧、麻疹合并肺炎、急惊风等,特别是对消化不良的治疗,杨艺农主张采用“变食疗法”。所谓变食疗法,即将患儿所喂食物如牛奶、奶粉等全部掉换,或掉换一部分(改用糕干粉或藕粉米汤),同时减少进食量的一种饮食疗法。乳制品虽营养丰富,但是患儿肠胃已弱,消化能力降低,若不改良喂养方法,减轻胃肠负担,容易造成营养不良,甚至脱水。因此,他对患儿不仅重治,而且重防,并亲自指导护理、喂养、服药方法。这种重保胃气、药食并举的思想,非常切合临床实际。
后世影响
杨艺农在繁忙的教学、临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