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名医--赵心波
生平简介
赵心波,名宗德,北京市人,生于1902年,卒于1979年。1918年考入京兆医学讲习所,受到张愚如等指导。毕业后师从清末名医王旭初、针灸名医刘睿瞻学习。1925~1954年,在北京西城区挂牌行医,精通各科,后专攻儿科。1958年,调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儿科工作。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儿科主任、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理事、北京中医学会理事等。
生平著作
赵心波,名宗德,北京市人,生于1902年,卒于1979年。早年曾于北京安定门余庆堂药店学徒。1918年考入京兆医学讲习所,受到张愚如等指导。毕业后师从清末名医王旭初、针灸名医刘睿瞻学习。1925~1954年,在北京西城区挂牌行医,精通各科,后专攻儿科。1958年,调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儿科工作。1968年赴山西稷山中医研究院农村疾病研究所工作。1971年调回北京,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儿科主任、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理事、北京中医学会理事。著有《中医儿科概论》、《赵心波儿科临床经验选编》、《赵心波医案》、《常见神经系统疾病验案选》等。
学术思想
赵心波身为中医,尊重西医,主张中西结合,取长补短。他赞同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形式。这样,在辨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不仅着眼于消除症状,还要从根本上把病治好。他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一个主要矛盾,都有其发生、发展、演变的规律。例如,小儿肺炎“热毒盛”和“气阴伤”是正邪斗争的两个方面。在热盛气阴不衰的情况下,可以重用清热解毒;在热盛气阴已伤的情况下,应清热解毒、益气养阴并用;在热盛气阴将竭的情况下,应首先补气回阳,待病情稳定后再清热解毒。有一分热邪就清解一分,使之不留后患;如果热退正虚,则主要以扶正养阴为主。这是肺炎辨治的基本原则。
他认为,在儿科疾病的治疗调护方面,要抓一个“准”字。张景岳曾言:“小儿之病非外感风寒,则内伤饮食,以至惊风、吐泻及寒热疳痫之类,不过数种。且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 对此,赵心波极为赞许。他常言:“儿科症难在辨因,只要病因明确,治易也。”他认为儿科疾病火热居多,一因外感温(瘟)毒机会多;二因内伤饮食机会多,导致积滞生热。在治法上他推崇丹溪的滋阴降火和东垣的升阳散火。对于温(瘟)毒,他按“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但他不同意卫、气、营、血或上、中、下三焦僵化式的传变规律,认为儿科温病重在热毒,往往是表里俱热,上下同病,或神昏或惊厥或出血皆因热盛而致。他治疗小儿温病重清气分之热,首选白虎汤合清瘟败毒饮,即使症见神昏、抽搐,也不离清气法。
临床经验
赵心波临证近六十年,对儿科癫、狂、惊风、痿症等均有独到见解,30年代便享誉京城。擅治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病毒性脑炎、痢疾、猩红热、白喉、癫痫等病,疗效颇佳。如他将癫痫分为肝风偏盛、痰火偏盛以及正气偏虚三型,分别以治痫二号方(生石决明、天麻、蜈蚣、龙胆草、磁石、郁金、红花、石菖蒲、全蝎、神曲、朱砂),治痫一号方(礞石、生石决明、天麻、天竺黄、胆南星、钩藤、全蝎、僵蚕、代赭石、红花、桃仁、法半夏),九转黄精丹等治疗,效果满意。
此外,他对脑炎、小儿麻痹、脑病后遗症、大脑发育不全等疑难病的治疗,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在辨治过程中,他非常强调“热毒”的因素,认为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颅脑外伤、产伤所引起的后遗症,如抽搐、震颤、麻痹、失语、痴呆等,均因热毒深陷脑络所致,非重用清热解毒、透邪达表不可。所以,在小儿麻痹瘫痪初期,他重用清热透邪、祛风活络法治疗,选用局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