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结膜炎眼针疗法
细菌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感染,约占所有结膜炎病例的5%。患眼可见结膜炎症和脓性渗出物,毒力特强的细菌,如淋球菌引起的细菌性结膜炎可危及视力。细菌性结膜炎临床上根据发病的快慢可分为慢性(数天至数周)、急性或亚急性(几小时至几天)、超急性(21小时内);按病情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
中医眼科将其称为“暴风客热”,该病名首载于《银海精微》,由于外感风热,猝然发病,以白睛红赤、眵多黏稠、痒痛交作为主要特征的眼病,又名暴风、暴风客热外障,俗称暴发火眼。本病多为外感风热邪毒,或疫疠之气,或兼有肺胃积热,风热相搏,上攻于目而致。
本病多为双眼患病,突然发生,一般在发病后3~4天达到高潮,以后逐渐减轻,1~2周痊愈,预后良好。若失于凋治,则病情迁延,可演变成慢性。本病多发于春、夏、秋季,常以手帕、毛巾、水、手为传染媒介,易在公共场所蔓延,也可散发于学校等集体生活场所。
《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中指出本病“乃素养不清,躁急劳苦客感风热,卒然而发也”。骤感风热之邪,风热相搏,客留肺经,上犯白睛而发;若素有肺胃蕴热,则病症更甚。
细菌性结膜炎眼针疗法一
取穴主穴:眼针l区、3区、4区、7区、睛明、瞳子髎、太阳。配穴:合谷、太冲。
操作规程:每次选主穴平补平泻,留针40分钟,20~30分钟行针一次,期间不断观察患者情况,并嘱患者家属协同留观。
1区、7区沿眶缘向颞侧皮下斜刺,眼针3区、4区沿眶缘向鼻侧皮下斜刺,睛明直刺0.5寸,瞳子髎平刺0.3寸,太阳斜刺0.5寸,合谷、太冲直刺0.5寸。进针完毕后嘱患者闭眼,坐位或仰卧位。
操作间隔: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细菌性结膜炎眼针疗法二
取穴主穴:眼针1区、3区、4区、7区、睛明、太阳。配穴:曲池、=合谷。
操作规程:每次选主穴平补平泻,留针40分钟,20~30分钟行针一次,期间不断观察患者情况,并嘱患者家属协同留观。
1区、7区沿眶缘向颞侧皮下斜刺,眼针3区、4区沿眶缘向鼻侧皮下斜刺,睛明直刺0.5寸,合谷直刺0.5寸,太阳斜刺0.5寸,曲池直刺l.5寸。进针完毕后嘱患者闭眼,坐位或仰卧位。
操作间隔: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细菌性结膜炎 眼针 眼针疗法 暴风客热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