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针疗法
眼针疗法是针刺眼球周围、眼眶边缘的穴位,以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就有针刺睛明、攒竹等眼周穴位治疗疾病的记载。之后历代的针灸专著,有关此类之述者也屡见不鲜,且穴位增多,适应证也不断增加。它是在《内经》理论与华佗“看眼察病”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早在《灵枢•大惑论》即有记载:“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说明目是五脏六腑精气之所注,是人体营卫、气血、精神、魂魄之所藏。十二经脉除肺、脾、肾、心包四经通过与其相表里的经脉间接与目发生联系外,其余8经均以眼为“集散之地”,所以眼与全身脏腑经脉气血均有密切关系,在眼眶周围施针,可以达到疏通经络、化瘀止痛、安神定志、调节脏腑气血功能、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
【操作方法】
一、眼球经区定位
两眼向前平视,经瞳孔中作一水平线并延伸过内外眦,再经瞳孔中心作一垂直线并延长过上下眼眶。于是就把眼分为四个象限,再把每个象限划分为2个相等区,即成为4个象区、8个等区。此8个相等区就是8个经区。左眼属阳,阳生于阴,8区排列顺序是顺时针方向;右眼属阴,阴生于阳,8区排列顺序是逆时针方向。但各区代表的脏腑则左右相同。1区为肺、大肠;2区为肾、膀胱;3区为上焦;4区为肝、胆;5区为中焦;6区为心、小肠;7区为
脾、胃;8区为下焦。每区所占的范围,用时钟计算为90分钟。如左眼1区10时30分至12时;右眼逆行,右1区为7时30分至6时,余次类推。其穴位则1、2、4、6、7区,每区各2个;3、5、8区,每区各1个,统称8区13穴。
眼诊三焦区和眼针三焦穴的含义不拘于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膀胱的说法,而是根据《灵枢•营卫生会》、《难经•三十一难》、《医经精义脏腑所属》中有关三焦的论述,把三焦的分布扩大到整个人体的内外。上焦是指膈肌以上,包括头面、五官、上肢、胸背及心脏、肺脏、食管、气管等;中焦是指膈肌以下,脐水平以上,包括腰背部和上腹部及所属区的内脏等;下焦是指脐水平以下,包括腰骶部、盆腔、臀部、泌尿生殖系统及下肢等。
眼针穴位把全身的361个经穴的作用,归纳为13个穴,其穴位分布皆在眼眶边缘2分许。这些穴位是古今针灸书上没有的,故总称为“眼周眶区穴”。
二、看眼察病的方法
人的眼球血管最多。华佗所说的“内有大络六……中络八……外有旁支细络,莫知其数”颇符合解剖实际。看眼察病只看球结膜上的血管。正常人球结膜上的血管细而不明显,发生疾病以后,血管的形状、颜色均有变化,临床上可根据这些变化诊察疾病。
1.血管形状的变化
(1)血管根部变得粗大,多发生在瞳仁水平线以上。若根部在上,多属血流瘀滞。
(2)血管曲张,甚至怒张,多属血瘀症。
(3)血管变长并从某一经区延到邻近经区,是病发于一经传到另一经的现象。
(4)血管像树枝似的分出几个权,多发生在瞳仁水平以下。若下部血管的根部在下,向上分流使附近的血管膨胀而分出权,多属血流瘀滞,左眼心区往往有此现象。
(5)血管在球结膜上似乎隆起一条,常常发生于六腑病变时。如左眼大肠区血管隆起,多属痔瘘或肛门病;右眼小肠区血管隆起,多属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6)瘀血凝集成片状,肝、胆、下焦区皆易出现,多属郁症。
(7)形如垂露,延长的血管末端像悬垂的露水珠,多见于虫积或瘀血患者。
2.血管颜色的变化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偏瘫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急性胆囊炎 胆道蛔虫症 眼针疗法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