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音性耳聋的针灸疗法
①体针
取穴:a.耳门、完骨、听敏、风市、合谷、外关;b.听会、头窍阴、百会、足三里、会宗、合谷。
听敏穴位置:耳垂下缘根部之点。
操作:单耳聋可重用患侧穴,双耳聋用双侧穴,每日1次,每次留针60~90分钟,每隔20分钟行针1次,平补平泻手法。先刺第1组穴位,10天后,休息3天,再换刺第2组穴,依此两组交替,各刺20次为一疗程。间隔5天,再行下一个疗程。
疗效:共治疗69例,121只耳,显效46只耳,好转45只耳,无效30只耳,总有效率为75.2%。
②电针
取穴:主穴:听宫、听会、耳门。配穴:翳风、后溪、中渚、液门、百会、太溪。
操作:单耳聋取患侧,双耳聋取双侧。先予穴位皮肤消毒,用28号2寸毫针3根,用左手提起耳垂,嘱患者口微张开,右手持针,刺听宫、听会及耳门穴。针刺深度为1.5~1.8寸,用输刺手法,以患者感到酸、胀、麻为佳,然后接于电刺激仪上,强度以病人有针感或肌肉明显收缩为佳,频率调节幅度2~40次/秒,留针20分钟,每周针刺3次,21天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180例,计300只耳,痊愈190只耳,好转70只耳,无效40只耳,总有效率为86.7%。
③头针
取穴:主穴:声记忆区、语言形成区、晕听区。配穴:颞3针、胸腔区、附加运动区、语言区。
声记忆区位置:位于大脑皮层的颞上回和颞中回后部及缘上回和角回下端,在头皮的投影为顶骨结节的下方和后方。
语言形成区位置:声记忆区下方,乳突后方长3厘米。
颞3针位置:以大脑外侧裂的表面标志为翼点(自外眦向后3.5厘米再向上1.5厘米处)至顶骨结节的连线,共分三区。第一区:自顶骨结节下缘前方约1厘米向后,长3厘米;第二区:耳尖上1.5厘米向后,长3厘米;第三区:耳尖下2厘米向后,长3厘米。三区均与水平线成15~20度角。
附加运动区位置:位于运动区前3~4厘米的菱形区,在运动区上点向前4厘米之两侧。
操作: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均取双侧,用28号1.5~2寸长的毫针迅速刺人皮下,深度最好至帽状腱膜下。不捻转,不作强刺激,将针体渐与皮肤平行,送至要求达到的长度,留针1.5~2小时,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3~5天进行第二疗程。
疗效:共治疗63例,20例应用电测听在治疗前后作对比检查,证实:语言频率听力恢复的有效率为25%~65%,高频听力恢复的有效率为20%~45%。43例幼儿病人进行治疗前后的脑干诱发电位的对比观察表明,其累计有效率为74.4%,与此同时,63例病人的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
④体针加高压氧
取穴:翳风、听宫(或听会)。
操作:进高压氧舱时针灸。翳风直刺O.8寸,听富(或听会)直刺0.5寸,得气为度,留针2小时,中间隔30分钟捻转1次。舱内压力在2.O~2.5个绝对压(ATA),并配戴Jw→I型面罩,吸99.2%氧气2次,各40分钟,中间吸舱内空气10分钟(含氧量>21.6%),10次为一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
疗效:共治疗26例,显效9例,好转12例,无效5例。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内耳眩晕病的针灸疗法 下一篇:视神经萎缩的针灸疗法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