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点穴治疗先兆流产
1.病因
在受孕之后,由于气虚体弱,胎气不够牢固,往往在日常生活中,有因用手探取东西而影响,或踏步不慎闪绎摔趺等而引起先兆流产。也有因第一次怀孕流产,第二次怀孕不到一个半月,或三个月流产的。成为习惯性流产。
2.症状
开始小腹胀,下坠,或小腹疼,腰疼,阴道有少量血液流出等。
3.辨证施治
按气虚体弱,应以补肾、补气、升提等原则医治,并予止血。
配穴与手法:
隐白穴(补)、复溜穴(补)、章门穴(补)、太渊穴(补)、膻中穴(补)、百会穴(补)。按上列次序点穴,每穴平揉、压放各100次。
轻重你准度:应用轻度,以应气血。
快慢标准度:应用慢度,以应肾。
平揉圆圈大小度:应用小度,以应收敛。揉中间歇,使阳动阴静统一起来。
方义解释:取隐白、章门穴,促进脾统血与肝藏血而止血。取复溜与太渊穴补肾;复溜穴为肾经之金穴,金生水。补此二穴,具有虚则补其母之含义。补气,取膻中穴,上提,取百会穴。两穴配合,对胎则起升气上举之效。先兆流产,即尚未流产,在此之时,如仍恶心欲呕者,加补膈俞、肾俞穴。
小结:第一胎,发现先兆流产,点穴3~5次,即消除症状,可使胎安。如果习惯性流产,就要继续点穴保胎。每周可点穴2~3次。没有任何不良感觉后,每周可点穴1次。到6个月以后,停止点穴。
验案例证
(1)肖XX,女,成年,住陕西省话剧团。1970年某月某日初诊。
主诉:怀孕40多天阴道出血,住入红十字会医院妇产科,经注射及服药而血止。出院不久,又发生出血,又住入医院治疗,虽然减轻,但未完全止血。
处理:点穴保胎,按照前边所列穴位,每日点穴1次。止血以后,一周点穴3次,逐渐减为一周点穴1次。半年后,停止点穴治疗。
患者怀孕7~8月时,由于又出血,住入西安市第X人民医院,产一男孩,身体健壮。
(2)高XX,女30岁。西安市南稍门小学教师。1978年5月10日初诊。
主诉:以往曾怀孕两次,都是40多天之后流产。这次怀孕,已经45天,近两日,小腹觉着胀坠、微疼,有像过去流产的象征。特此前来要求点穴。
处理:隐白穴(补)、复溜穴(补)、章门穴(补)、太渊穴(补)、膻中穴(补)、百会穴(补)。每穴平揉、压放各100次。
复诊(11日):点后症状减轻。
本病,第一周, 一日点穴1次。第2周,隔一日点穴1次。一周之后,小腹胀坠、微疼则完全消失。由于以往为习惯性流产,在点穴1个月之后,每周仍点穴1次;第4个月,停止点穴。以后,到预产期,顺利地生一男孩,身体很好。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中医点穴治疗先兆流产 先兆流产 中医点穴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中医点穴治疗小儿发热 下一篇:中医点穴治疗恶阻(妊娠呕吐)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