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脐疗方
1方
【药物】白苎麻跟内皮适量。
【制法】捣烂。
【用法】敷脐部,胎安后即去药。用于胎动不安。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2方(千金保胎膏)
【药物】当归300克,白芍150克,熟地240克,甘草90克,黄芪150克,白术180克,川断180克,苁蓉150克,木香30克,黄芩300克,益母草300克,龙骨90克。
【制法】除龙骨研为细粉单放外,其余各药,浸入植物油内3~5天,再炸枯去渣,过滤沉淀;然后,入锅内熬至滴水成珠时,下黄丹、龙骨收膏。
【用法】用时摊在布上,敷于神阙穴。用于妊娠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胎元不固、屡经小产。
【出处】《中医外治法集要》。
3方
【制法】共研为细末,过筛,取药末适量,水调膏,纱布包裹。
【用法】敷神阙穴,外用胶布固定,24小时换1次,7天为1疗程。用于先兆流产、腹痛、阴道内少量出血者。
【出处】《中医外治法集要》。
4方(隔盐灸脐法)
【用法】取细盐适量,填满脐,上置艾炷灸之(艾炷如枣核大),每次5~20壮,隔日灸治1次,10次为1个疗程。用于习惯性流产。
【出处】民间验方。
5方
【药物】井底泥、青黛、伏龙肝。
【制法】用井底泥调后2味药为糊状。
【用法】填脐。用于胎热不安。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6方
【药物】青羊屎。
【制法】研烂。
【用法】涂脐,以安胎气。用于妊娠热病,胎气不安。
【出处】《本草纲目》。
7方
【药物】附子、茯苓、桂枝各10克,党参、白术、白芍、当归、旋复花各15克(《伤寒论》附子汤加味)。
【制法】将上药研成细末。
【用法】每次取20克,用蜂蜜调以糊状,摊于神阙穴(脐中),外敷一块消毒的敷料,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连用2天而愈。
【出处】《新疆中医药》。
8方
【药物】 菟丝子20克,桑寄生10克,川断10克,阿胶10克,黄芪15克,党参20克(《医学衷中参西录》寿胎丸加味)。
【制法】将上6味药物研细末,临用装入茧壳内,以茧壳装满为度。
【用法】于末次流产清宫术后(或初诊病人)立即神阙穴拔罐,留罐2~3分钟,去罐,以艾条温炎跻20~30分钟,去炎后将装好药粉的家蚕茧壳(破洞口朝上)贴于跻部,以胶布固定,3天重复1次,每于拔罐前2小时~6小时去跻部茧壳,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相隔10天~15天。
【出处】《上海针炎杂志》。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 脐疗方 白苎麻跟 当归 沙炒杜仲 《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