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灸法概况
4、火药灸:在一块木板上敷一层火药,宽约3cm,长度与患肢相等。将患肢移近火药,相隔约18cm许,然后将火药点燃。伤口用白菜叶敷裹。此法多用于麻痹症患者。
5、棉布灸:取洗去胶质的棉布一块,浸于碱式醋酸铅的溶液中,浸泡后取出晾干,剪成宽度相等于艾炷高的小条。将其卷起,缝成布袋条状。用阿拉伯树胶粘于施灸处灸治。
6、灸器灸:其中以法国拉兰氏研制的执灸器较为有名:为一金属环,环上附有针二枚,可将灸炷十字形地固定于环中,环下有三个不易传热的乌木小球作为支持,使环不与皮肤接触;环后有一木柄,供施灸者执持。
我国的灸法传入西方后,曾在18世纪一度风行,但从19世纪中叶起逐步衰退。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近现代西方医学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还可能与传向西方的灸疗法本身不完善有关,如:在选穴配方上,不明白辨证论治,完全按病痛处施灸;在施灸材料上,五花八门,随心所欲;在施灸方法上,一味强调损伤重、痛苦大的着肤灸。
二、日本灸法概况
在璀灿夺目的祖国医学对外交流中,针灸医学一直充当着排头兵的作用。公元514年,针灸学首先传到朝鲜;公元550年,我国的灸法由朝鲜传入日本,从此 它就在东瀛这块土地上扎根、生长、开花、结果。
日本和中国均属于东方文化,而从区域文化圈来说则都更趋向于汉(儒、道)文化圈。所以灸法在日本基本上承袭了中国传统医学的理法,但也有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在近现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灸治扩展到灸防、保健:在我国,尽管在《备急千金要方》、《扁鹊新书》、《针灸资生经》、《针灸大成》等均提及灸疗预防、保健之法,但始终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古代日本民间应用灸疗法预防保健、延年益寿一直是作为一年中的一件大事来行使,一般人中,普遍施行养生灸,并流行“勿与不灸足三里之人行旅”,“风门之穴人人灸”等谚语。在日本,无论男女,一生中都必须灸治4次:十七、八岁时灸风门,据说是预防感冒,古代日本人认为感冒是万病之首;二十四、五岁,灸三阴交,意在增强生殖能力;三、四十岁,则灸足三里,认为可以促进脾胃功能、防止疾病、增加寿命;到了老年,为了防止视力衰退,一般多采取与足三里兼灸曲池,灸曲池目的在于使眼睛明亮,牙齿坚固。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明治维新前夕。实际上,采用灸疗法防病保健,在近现代仍然得到重视,如日本从1937年元旦起,掀起所谓全民三里灸健康运动。特别是近年来灸疗法在这方面的价值正越来越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医家和患者的重视。
2.重视灸法的实验研究:这方面的工作日本不仅起步早,而且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大约在明治45年(1912年)前后,日本医家开始对灸法进行现代研究,将实验动物学引入针灸学领域。早期主要从艾炷大小、重量、艾的燃烧程度、各种艾炷灸疗时的皮下深达作用等,探讨施灸原料的物理学特性;同时,也观察了灸疗对血液、血管、血压、肠蠕动及疲劳曲线的影晌。之后,灸法研究的领域日益扩大,不仅系统地研究灸法对血液、脉管、消化、呼吸、泌尿、运动等各系统的作用原理,而且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如从海特氏带与针灸术的关系来探索灸疗的治病机理;对施灸后皮肤组织学的改变,从生理、病理、生化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观察。近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