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穴位注射疗法
痛经是妇女在经行前后或行经期间,小腹或腹部疼痛,甚则剧痛难忍,常可伴面白肢冷、冷汗淋漓、泛恶呕吐等症,并随着月经周期而发作。包括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后者是指由于生殖器官某些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痛经。痛经是患者的自觉症状,有些妇女在月经期,由于盆腔充血而产生小腹轻度坠胀、腰部酸痛,并非属病理性,不作痛经论治。
中医称为“经行腹痛”,西医学中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肿瘤等部分患者有痛经症状者可参考本病论治。
痛经穴位注射疗法一
用药:当归注射液或0.5%普鲁卡因注射液。
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
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每穴位1~2ml。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注射药液前普鲁卡因应先做过敏试验,以防意外。
痛经穴位注射疗法二
用药:红花注射液6~8ml。
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
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每次选2~3个穴位。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每穴位注入1~2ml。每日1次,月经来潮前1周及经期注射。
注意事项:继发性痛经,要配合治疗原发病。
痛经穴位注射疗法三
用药:当归注射液2ml加1%普鲁卡因溶液2ml。
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
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每次选3个穴位,交替使用。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每穴位注入1~2ml,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注射药液前普鲁卡因应先做过敏试验,以防意外。
痛经穴位注射疗法四
取穴:肾俞穴。
用药:注射用水。
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
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0.5ml,使局部隆起约1cm大小皮丘。并可见毛孔变粗,有灼热疼痛感。
痛经穴位注射疗法五
取穴:三阴交(双)、十七椎下穴。
用药:5%当归注射液4ml、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4ml。
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
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混合。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三阴交穴各注射上述混合药液3ml,十七椎下穴注射2ml。一般在月经前2~3日或月经期间进行注射,每日1次。
痛经穴位注射疗法六
取穴:中极、关元、三阴交穴。气滞血瘀配脱俞穴,寒湿凝滞配脾俞穴,气血虚弱者配足三里穴。
用药:气滞血瘀型用5%当归注射液4ml,寒湿凝滞型用5%当归注射液2ml加胎盘组织液2ml,气血虚弱型用胎盘组织液4ml。
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
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混合。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每穴位注入1ml,每日或隔日1次,左右交替,10次为1个疗程。
痛经穴位注射疗法七
取穴:环跳、关元或上髎、次髎穴。
用药:1%普鲁卡因注射液。
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
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混合。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每穴位注入0.5~1ml,每日1次。
痛经穴位注射疗法八
取穴:肾俞、次髎、关元、血海、三阴交穴。
用药:2%普鲁卡因1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适扯,或取当归注射液或红花注射液6~8ml。
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
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混合。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腰痛重者取腰部1穴,腹痛甚者取腹部1穴,再配用双下肢1穴,每穴注药1ml左右,每日1~2次。下一次治疗应于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可预防或减轻痛经发作,连续治疗3~5个经期。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小儿厌食的穴位注射疗法 下一篇:颈椎病的穴位注射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