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小儿捏脊疗法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胃、十二指肠黏膜及其深层组织的一种局部缺损。本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目前认为,其发病与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屏障功能减弱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不同年龄临床表现不一,可有反复发作性腹痛、呕吐,不明原因贫血,突然出现头晕、呕血、黑便甚至休克等,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小儿,男女比例为(2~3):1,入学儿童6岁以后十二指肠溃疡病与胃溃疡病之比为(3~12):1。原发性溃疡以十二指肠溃疡病为主,大多为慢性,常见于学龄儿童及青少年;继发性溃疡以胃的急性溃疡为主,新生儿及婴幼儿较易发生。
中医称本病为“胃疡”、“胃脘痛”。《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胃病者,腹膜胀,胃脘当心而痛。”是对本病的较早描述。《景岳全书·心腹痛》对本病病因病理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概括,指出:“胃脘痛证,多有因食、因寒、因气不顺者。然因食因寒,亦无不皆关于气。盖食停则气滞,寒留则气凝。所以治痛之要,但察其果属实邪,皆当以理气为主。”若并发消化道出血者,则属血证范畴。
消化性溃疡小儿捏脊疗法一
操作规程:补脾经300次,揉外劳宫、推三关、掐揉一窝风各50次,摩腹5分钟,拿肚角5次,捏脊常规手法10遍,由龟尾直捏至大椎穴,手法由缓而疾,由轻而重,以加快神经的传导和对脏腑的调整。
操作间隔: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7天为1疗程。
主治:消化性溃疡寒证。
消化性溃疡小儿捏脊疗法二
操作规程:补脾经300次,运板门、运内八卦、清大肠、揉一窝风各50次,揉中脘、揉天枢各50次,摩腹3分钟,分推腹阴阳100次,拿肚角5次,揉足三里50次,捏脊常规手法10遍,由龟尾直捏至大椎穴,手法由缓而疾,由轻而重,以加快神经的传导和对脏腑的调整。
操作间隔: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7天为1疗程。
主治:消化性溃疡伤食痛。
消化性溃疡小儿捏脊疗法三
操作规程:补脾经、肾经各300次,推三关、揉外劳宫各50次,揉中脘50次,补法揉脐50次,按揉足三里50次,捏脊常规手法10遍,由龟尾直捏至大椎穴,手法和缓而疾,调整脏腑。
操作间隔: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7天为1疗程。
主治:消化性溃疡虚寒痛。
消化性溃疡小儿捏脊疗法四
操作规程:清大肠300次,清天河水50次,退六腑100次,顺时针方向摩腹3分钟,揉脐及天枢50次,捏脊常规手法10遍,由龟尾直捏至大椎穴,手法由缓而疾,由轻而重,以加快神经的传导和对脏腑的调整。
操作间隔: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7天为l疗程。
主治:消化性溃疡热证。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消化性溃疡 小儿捏脊疗法 胃疡 胃脘痛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小儿腹泻小儿捏脊疗法 下一篇: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捏脊疗法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