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取嚏疗法
取嚏疗法,又称“抹入取嚏疗法”,是通过药物对鼻黏膜的刺激和吸收,使之连续不断地打喷嚏,从而达到驱除病邪、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流传很久。早在西汉时期,淳于意即用以治疗妇人产后血厥。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救卒死方载: “取皂荚豆大,吹其鼻中,嚏则气通矣。”本法早期的临床应用多见于急救,随着历代医家的不断探索的总结,其临床证治适应范围逐渐扩大, 如170年刊行的《奇效良方》就汇集了不少取嚏效方,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记载了许多取嚏验方。清代医家吴尚先《外治医说》记载:“大凡上焦之病,以药为末,搐鼻取嚏发散为第一捷法。”就是说,腹部以上的疾病,以取嚏疗法为第一捷径,就本疗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迄今本疗法仍为民间及偏远地区临床急救所常用。
取嚏疗法常用的操作方法有搐鼻取嚏法和吹鼻取嚏法等。搐鼻取嚏法即先将所用药物研为细末,后以手指蘸取适量抹鼻取嚏。吹鼻取嚏法是先将所用药物研为细末,吹鼻前令患者含一口清水(令患者屏气也可),然后将药末取0.3g左右于细管(细竹管、细纸管均可)中,术者将药末吹入鼻腔取嚏。若用吹药器吹入鼻腔取嚏更佳。
1.风寒头痛:症见头痛连及项背,遇风寒加重,兼见恶风畏寒,口不渴。
细辛散
【配方】细辛,烘干为末备用。
【用法】取药末少许,吹入鼻腔内。
【说明】药量不宜过多,以取涕为宜。每日吹3次。
2.偏头痛:症见头痛剧烈,或左或右,或连及目、齿。
至灵散
【配方】雄黄,细辛各等份,研极细末,贮瓶备用。
【用法】取药末少许,吹入鼻腔内。
【说明】每日3~4次,3天为1个疗程。
3.湿盛头痛:症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小便排除困难,舌苔白腻。
瓜蒂散
【配方】瓜蒂研末。
【用法】取适量吹鼻取嚏。
【说明】每日3次。
4.顽固性头痛:症见头痛缠绵,久治不愈.百方无效者。
川椒肉桂散
【配方】雄黄lg、朱砂4.5g、川椒5g、桂心6g、芫花3g(醋炒)、巴豆仁lg、蔡芦、附子、野葛根各6g,共研细末。
【用法】取少许搐鼻取嚏。
【说明】每日3~4次,3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再行治疗。
注意
1.取嚏疗法为祛邪之疗法,中病即止,不可久用,以免耗伤正气。
2.抹鼻药物皆有刺激性,若用后病情反而加重,则应停用本疗法。
3.运用本法治疗后,若鼻腔发干者.可涂麻油润之。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