绦虫病的辨证论治与预防
症状:上腹部或全腹隐隐作痛,腹胀,或有腹泻,肛门作痒,久则形体消瘦,倦怠乏力,大便内或衬裤上有时发现白色节片,舌质淡,苔薄白,脉濡或细。
症状:上腹部或全腹隐隐作痛,腹胀,或有腹泻,肛门作痒,久则形体消瘦,倦怠乏力,大便内或衬裤上有时发现白色节片,舌质淡,苔薄白,脉濡或细。
治法:驱除绦虫,调理脾胃。
方药:中药有良好的驱绦效果,可选用下列方药中的一种应用。
1、槟榔60-120g,切碎,文火煎2小时,于清晨空腹顿服。服后4小时无大便排出者,可服用芒硝10g。
2、南瓜子60-120g,去壳碾粉,直接嚼服或水煎服。2小时后服槟榔煎剂(剂量、用法同上)。
3、仙鹤草芽(深秋采集,其形似狼牙,故又称狼牙草),洗净,刮去外皮,晒干,碾粉,成人早晨用温开水冲服30—60g。因本药兼有泻下作用,可不另服泻药。一般在服药后5-6小时排出虫体。
4、雷丸,研粉,每次20G,1日1次,连服3天。
5、石榴根皮25g,水煎服。胃病患者不宜选用此药。
驱除绦虫,务必驱尽,须连头节同时排出,方能彻底治愈。若头节颈未被驱出,则仍能继续生长。若发现绦虫未驱尽时,可仍用上述驱绦药物治疗。
驱虫之后,继服香砂六君子汤健运脾胃。
预防及调摄
开展卫生宣传,纠正吃生肉的习惯是预防本病的关键。严格肉类检查,禁止含有囊虫的肉类出售。此外,应对炊事人员进行宣传,须将肉类煮熟烧透,菜刀与菜板应生熟分开。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绦虫病辨证论治与预防 绦虫病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无 下一篇:绦虫病的病因与诊断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