绦虫病的病因与诊断
绦虫病是由猪绦虫或牛绦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古代医籍将绦虫称为白虫或寸白虫。绦虫病在我国分布较广。饮食习惯是决定肠绦虫病多寡及其种类不同的关键因素,喜食生肉的地区感染率高。
中医对绦虫的形态、感染途径很早即有明确的认识,并寻找到效果良好的治疗药物。在感染途径方面,早在《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篇即指出:“食生肉,饱饮乳,变成白虫。”《诸病源候论·寸白虫候》说:“以桑枝贯牛肉炙食”哙引起本病。而对于绦虫形态的描述,《诸病源候论·寸白虫候》说:“寸白者,九虫内之一虫也。长一寸而色白,形小扁”,仇虫候》说:“白虫相生,子孙转大,长至四五尺”。在治疗上,早在《千金要方·九虫》里,就采用槟榔、石榴根皮等有效的药物治疗绦虫病。
病因病机
绦虫病的病因,是人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囊虫的猪肉或牛肉,囊虫进入体内吸附在肠壁上,颈节逐渐分裂,形成体节,约经2—3个月而发育为成虫。成虫虫体脱节,从肛门排出体外,故可在内裤或被服上发现白色的虫体节片,节片随大便排出则可见粪便中有虫体节片。
绦虫所致的病变,主要是吸食人体水谷精微以及扰乱脾胃运化,从而引起腹胀、腹痛,甚至消瘦、乏力等症。
临床表现
绦虫病初期,成虫居于肠中,影响肠道气机,引起腹部或上腹部隐隐作痛,腹胀不适,甚或恶心、呕吐。常在内裤、被褥或粪便中发现白色节片,或伴肛门瘙痒。病久则脾胃功能受损,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加之绦虫吸食营养物质,以致人体化源不足,气血不充,故在上述症状的基础上常伴见面色萎黄或苍白,形体消瘦,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舌淡、脉细等气血亏虚的症状。
诊断
1、粪便中或内裤、被褥上发现白色节片为绦虫病重要的临床特征。
2、初期肠道气机受阻引起的腹部隐隐作痛、腹胀不适等脾胃功能失调的症状,及病久伴见的面色萎黄或苍白、形体消瘦、倦怠乏力、舌淡、脉细等气血亏虚的症状。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绦虫病的辨证论治与预防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