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病因与诊断
水痘是由外感时行邪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时行疾病。以发热,皮肤分批出现丘疹、疱疹、结痂为特征。因其疱疹内含水液,形态椭圆,状如豆粒,故称水痘。也称水花、水疮、水疱。西医亦称水痘。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多见于冬春两季。任何年龄都可发病,而以1-4岁小儿为多见。本病传染性强,容易造成流行。预后一般良好,愈后皮肤不留瘢痕。患病后可获终身免疫。若是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罹患本病,症状严重,甚至可危及生命。
在古代医籍中,有关水痘病的论述始于宋代,《小儿药证直诀·疮疹候》中最早提出“水疱”之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疮疹论》则正式立名“水痘”:“其疮皮薄,如水疮,破即易,于者,渭之水痘。”
病因病机
水痘病因为外感时行邪毒,上犯于肺,下郁于脾而发病,其病在肺脾两经。时行邪毒由口鼻而入,蕴郁于肺,故见发热、流涕、咳嗽等肺卫症状。病邪郁于肺脾,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时邪与内湿相搏,外透于肌表,则发为水痘。若毒邪尚轻,病在卫表者,则疱疹稀疏,点粒分明,全身症状轻浅;少数患儿素体虚弱,感邪较重,邪毒炽盛,内犯气营,可见疱疹稠密,色呈紫红,多伴有壮热口渴。甚者毒热化火,内陷心肝,出现神昏、抽搐。也有邪毒内犯,闭阻于肺,宜肃失司,可见咳嗽、气喘、鼻煽等重症。
庙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
1、起病2-3周前有水痘接触史。
2、临床表现初起有发热、流涕、咳嗽、不思饮食等症,发热大多不高,发热1—2天内,头面、发际及全身其他部位出现红色斑丘疹,以躯干部位较多,四肢部位较少。疹点出现后,很快变为疱疹,呈椭圆形,大小不一,内含水液,周围红晕,疱壁薄易破,常伴瘙痒,继则结成痂盖脱落,不留疤痕。
3、皮疹分批出现,此起彼落,在同一时期,丘疹、疱疹、干痂并见。
4、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刮取新鲜疱疹基底物,用瑞氏或姬姆萨染色检查多核巨细胞,用酸性染色检查核内包涵体。
二、鉴别诊断
1、麻疹、风痧、奶麻、丹痧均为斑丘疹,皮疹分布全身,形态细小如针尖或粟粒状,无疱疹、结痂现象。
2、脓疱疮多发于夏天炎热季节,疱疹较大,壁较薄,内含脓液,不透亮,容易破溃,破溃后随脓液流溢蔓延附近皮肤而发,多发于头面部及四肢暴露部位。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