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佛手菌核病
学名 Citrus medica L. var.sarcodactylis (Noot.) Swingle别名佛手柑。属芳香科小乔木或灌木。以果入药,具理气止痛、消食化痰之功效。也可作蜜钱或浸酒作摆饰。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台湾。
症状 为害贮藏期间埋在沙土中的果实。病果多先在伤口处发病,开始水渍状,淡褐色,迅速扩大,软腐,最后烂成一堆稀泥,病部产生大量黑色的颗粒,即病原菌的菌核。
病原 Sclerotinia sclerotiorμm (Lib.) de Bary称核盘菌,属于囊菌亚门真菌。病部产生的菌核卵圆形、不规则形,初白色,后外部变为黑色,大小2—5×1—3(mm)。在PDA上菌丛白色,毡状,菌丝体平展,粗糙,生长迅速。菌丝无色,有分枝,并产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顶端或其分枝顶部不规则地簇生一些小瓶梗,上密生无 色单胞微小的分生孢子,其大小仅1.5—3×1—2(μm),一星期后逐渐形成初白色后外层黑色不规则形的大菌核。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核在土壤中、病残体上或混在堆肥中越冬。越冬菌核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成熟后,遇空气湿度变化即将囊中孢子射出,随风传播,侵染周围的植株。此外,菌核有时直接产生菌丝。病株上的菌丝具较强的侵染力,成为再侵染源扩大传播。菌丝迅速发展,致病部腐烂。当营养被消耗到一定程度时产生菌核,菌核不经休眠即萌发。该病在较冷凉潮湿条件下发生,适温5—20℃,15℃最适。子囊孢子0一35℃均可萌发,以5—10℃最有利。菌丝在0—30℃均能生长,20℃最适。菌核形成的温度与菌丝生长要求的温度一致,菌核50℃经5分钟致死。病菌对湿度要求严格,在潮湿土壤中,菌核只存活1年;土壤长期积水,1个月即死亡;在干燥土壤中能存活3年多,但不易萌发。菌核萌发要求高温及冷凉的条件,萌发后子囊的发育需要连续10天有足够的水分。相对湿度70%,子囊孢子可存活21天;相对湿度100%只存活5天。广东10—12月发生,为害较重。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40%多·硫悬浮剂600—7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600倍液、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