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炭疽病
症状特点 主要危害叶片。叶片病斑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呈半圆形褐斑,渐向下向内扩展,致叶片周缘呈褐色灼焦状,严重时叶片大部分或全叶干枯。潮湿时病部斑面出现朱红色针头大的小液点病征(病菌分孢盘及分生孢子)。
症状特点 主要危害叶片。叶片病斑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呈半圆形褐斑,渐向下向内扩展,致叶片周缘呈褐色灼焦状,严重时叶片大部分或全叶干枯。潮湿时病部斑面出现朱红色针头大的小液点病征(病菌分孢盘及分生孢子)。
病原及发病特点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长圆盘孢属〔Gloeosporium sp.〕。病菌以菌丝体和分孢盘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分孢盘产生分生孢子借助雨水溅射或小昆虫活动而传播,进行初次侵染引致发病,发病后病部新产生的分孢盘又形成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进行再次侵染。在生长季节中,再次侵染多次发生,病害得以蔓延。温暖潮湿的天气或低湿荫蔽的植地环境有利于本病发生。广州地区栽植的大叶粉葛和细叶粉葛两个品种,耐旱而不耐涝,在雨季,如疏于排水降湿,易诱发本病。
防治方法 对葛炭疽病应采取以栽培防病为基础、药剂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措施。具体应抓好下述环节:
1、高畦深沟,清沟排渍降湿,应整治好排灌系统,确保植株不受涝。
2、配方施肥,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促植株稳生稳长,提高抵抗力。
3、合理密植,做好插架引蔓及摘除侧蔓工作,改善株间通透性,有助于减轻发病。
4、及时喷药预防和控病。鉴于葛生长期长(270~300天),本病多发生于生长中后期,喷药预防应于发病前,最迟于发现病害后就动手进行。采取前密后疏、结合天气、病情灵活调节施药间距和交替喷施办法,以控制病害蔓延,消除危害。用药参照大薯炭疽病。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