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软腐病
症状特点 茭白软腐病主要发生于采收后运输、销售和贮藏期中的茭笋。染病茭笋初呈近圆形至不定形近半透明水渍状斑,后病斑迅速扩展,患部组织软腐,闻之有恶臭味,终致茭笋部分或大部分组织腐烂,不能食用。患部病征一般不明显,触之有质粘感。
病原及发病特点 病原为细菌,归胡萝卜软腐欧氏杆状细菌胡萝卜致病型[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Jones)Bergey et a1.],跟白菜等软腐病的病原相同。本病原细菌寄主范围较广泛,除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外,还侵染茄科、百合科、伞形花科、菊科及禾本科等蔬莱。病菌以细菌体在田间病株、窖藏种株中越冬,或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或土杂肥乃至害虫体内越冬,借助雨水、灌溉水、带菌肥料和昆虫等传播,从寄主伤口侵入致病。茭笋在运输销售过程中,主要通过发病与健康组织之间相互接触传染致病。笔者首次偶然从市场菜摊销售的茭笋中发现此病的。当时该菜摊销售的小白菜也有少量软腐病株,相信菌源是来自菜摊中感染软腐病的小白菜。笔者曾把病茭笋带回室内,用发病与健康茭笋或发病茭笋与小白菜叶片和叶柄接触,保湿一段时间(约24小时),结果健康茭笋和健康小白菜叶片均发病。说明茭笋在销售过程中发病是通过接触传染引起的。
防治方法 茭笋是采收后的茭白植株供食用的产品,为便于短期贮藏或运销周围地区,茭白产品往往保留茭肉的叶鞘,这样茭肉可保存5~7天不变褐色。而当这种茭白产品进入批发市场再分销到菜摊经营者后,再剔除叶鞘,露出茭肉(即茭笋,只可保存l~2天),就地供应市场。鉴于茭白软腐病主要发生于这一环节,故防治本病,应抓好下述几点:
1、在剥除叶鞘、露出茭肉时,注意剔除可疑病茭笋,另行处理,避免接触传染。
2、注意勿把茭笋与大小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一起堆放销售,以防止或减少软腐病接触传染。如发现个别或少量白菜类蔬莱感染了软腐病时,更应及时彻底妥善处理,避免病害蔓延,招致更大损失。
3、据无锡地区经验,将茭白基部在明矾粉中蘸一下,或浸于l%~2%明矾水中稍顷,在常温条件下可延长茭白产品贮藏时间(约l0天)。据此,笔者建议,在茭白软腐病常发生的地区或菜摊可试在明矾液中加入l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5000倍液),可减少接触传染、抑制软腐病蔓延。同样,如白菜类蔬菜常有软腐病发生,也可试用硫酸链霉素(浓度同上)进行处理。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茭白纹枯病 下一篇:中药材农作物间套模式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