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黑粉病
症状特点 主要侵害植株地下茎(茭笋)。染病茭白植株生长减弱,叶片变宽,叶色深绿,叶鞘发黑。挖检地下茎( 茭笋),发现地下茎变短,部检茭肉,发现茭肉呈短条状变黑(病菌未发育成熟的孢子堆)或散出黑粉(病菌发育成熟的孢子堆)。
症状特点 主要侵害植株地下茎(茭笋)。染病茭白植株生长减弱,叶片变宽,叶色深绿,叶鞘发黑。挖检地下茎( 茭笋),发现地下茎变短,部检茭肉,发现茭肉呈短条状变黑(病菌未发育成熟的孢子堆)或散出黑粉(病菌发育成熟的孢子堆)。
病原及发病特点 病原为担子菌亚门、黑粉菌目的茭白黑粉菌[UstilagoesculentaHenn.]。病菌以菌丝体潜伏于地下茎内,当新芽萌发时,菌丝即由母茎侵入芽内,并与芽生长点同步向上发展。病菌新陈代谢产生一种称为吲哚乙酸的激素物质,刺激茭白嫩茎基部膨大为纺锤形,病菌在膨大地下茎(茭笋)组织内纵横蔓延,从营养生长阶段转向生殖生长阶段便形成冬孢子堆,此时茭白嫩茎有许多黑色短条状斑。冬孢子堆发育成熟即散出大量黑粉(冬孢子团)。被害病茎不能抽生花穗。如植株分蘖过多,或肥力不足,或灌水不当,往往发病较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尚缺调查。国内近年推介的16个茭白品种中,武汉菜科所培育的8602和8937两个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但是否抗黑粉病则有待各地进一步观察确定。
防治方法
1、精选不带菌茭种。
2、加强管理。春季要割老墩、压茭墩,降低植株分蘖节位;在老墩萌发时疏除过密分蘖,促萌芽整齐;管好水层,分蘖前宜浅灌,中期适当露晒田,高温期宜深灌,抑制迟分蘖;合理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前期及时追肥,促分蘖生长,高温期宜控制追肥,抑制后期分蘖,夏秋季节及时摘除黄叶,改善株间通透性。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