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烟观色”炒制炭药
中药饮片经炒炭后治疗疾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五十二病方》收载的血余炭,《金匮要略方论》中的王不留行、桑根皮“烧灰存性”,至《本草纲目拾遗》时已增至70多种,而且又提出了炒黄、炒枯、炒黑、烟尽等工艺。饮片炒炭是一项传统的炮制制药技术,多数中药经炒炭后,除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外,更是突出或改变了饮片某方面的专一疗效,如:血余炭擅治小便不利兼血尿;白芍炭治疗带下症兼赤带;荷叶炭治疗阳水浮肿;杜仲炒炭则是为了使有效成分完全煎出,发挥更佳的治疗作用……可见,中药饮片炒炭是临床中医谴药组方治疗疾病的手段与特色之一。但是饮片炒炭并非将饮片炒至焦化、炭化,而是要求控制在“炒炭存性”的范围,如荆芥穗炭是治疗妇科疾病较常运用的一味中药饮片,要求炮制时火候与辅料掌握得当,成品色泽均匀,全部保持在“存性”的范围,原形辨认清楚(术语称为“观花”),否则饮片全部炭化而混杂于辅料中则难以剔出。因此中药炮制人员要掌握“炒炭存性”的技巧,就应该反复掌握学习,学会用“察烟观色”的方法炒制炭药。
将药材洗净,除去杂质,大小分档,置于铁锅内投至已炒好的辅料中,由文火逐渐加热至武火,不断翻动,至药物表面呈焦黑色,内部呈焦黄色,锅内饮片与辅料出现火星。此时锅内饮片冒出的烟色由白转青,烟色变化的顺序依次为:白烟——黄烟——黄浓烟——青烟。“黄烟——黄浓烟”阶段为恰到好处的标志烟色,说明恰好达到“炒炭存性”的外观质量与内在质量要求;青烟则为太过、焦化、炭化的标志。故在饮片出现黄烟与黄浓烟时,立即喷淋自来水,则饮片火灭烟熄,继续翻炒至饮片表面水分挥干,立即出锅筛去辅料,摊开晾3小时以上,收贮。
不同的饮片,炒炭时要求的色泽是不同的,如蒲黄炭、银花炭要求表面炒至棕褐色;大蓟炭、小蓟炭炒至表面焦黑色;白茅根炭、侧柏叶炭炒至表面黑褐色,内部焦黑色;茜草炭、炮姜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地榆炭、黄芩炭、黄柏炭、大黄炭、山楂炭、乌梅炭等饮片均要炒至表面焦黑色 ,内部焦褐色。
由于饮片质地不同,制炭时采用的火候也不同。一般来说,花、叶、全草类饮片如荆芥穗、槐米等,饮片制炭时先用文火后用中火;根茎类饮片如地榆、黄芩等饮片,先要用中火后用武火。火候应由弱渐强,先弱之目的使饮片内部受热均匀;渐强之目的则使饮片成炭“存性”,故火候的掌握非常关键。一开始就使用武火,会导致“皮焦瓤生”;一直用文火,则达不到制炭目的。而抢烟喷、抢锅凉更要及时准确,这样才能确保炭药的质量符合“存性”要求,中医临床疗效不打“折扣”。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察烟观色”炒制炭药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