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皮再生技术
广东省仲恺农业技术学院自1993年4月以來, 先後在四会市江林镇进行了肉桂树剥皮再生的试验研究, 终於探索出高效的肉桂皮再生技术, 并进行了药效成分的分析, 经大面积试验和示范, 结果效益显著。目前此技术已通过了广东省科委专家鉴定, 现將此方法介绍如下, 以供大家参考。
1剥皮方法
在剥皮前进行园圃清理, 选择栽培3年以上、最好是5年以上, 树体健康的肉桂树, 用芽接刀於主干大分叉以下约10cm处向下纵割至离地约10cm, 然後在切口上、下端各环割一圈, 切割深度要达木质部.再从切口上端往下將树皮撬起, 向一侧撕开, 完整地剥下一圈.剥皮後要向茎干表面喷洒"桂皮再生剂", 之後用透明塑料薄膜包裹2~3层(不要超过3层), 并用塑料绳將薄膜上、下端绑紧.要在正常剥皮季节, 即清明後20天内剥皮, 且不能选择雨天进行剥皮, 否则容易发生霉菌污染, 不利於新皮再生.如5月份以後进行剥皮, 则桂皮不容易剥离, 而且会严重伤树, 并易受到污染, 导致新皮再生不良.还要特别注意的是, 在整个剥皮操作过程中, 手不要接触剥皮後的茎干表面, 以免造成损伤.剥皮一周後, 茎干表面就会出现分散的愈伤组织.此後, 愈伤组织会逐渐向周边扩散展开并连成一片, 其表面发生栓质化.1个月後, 再生新皮可基本上长满茎干表面, 呈淡黄绿色.此时要解开包裹的塑料薄膜, 以便加快再生新皮的栓质化.6个月後, 可见再生新皮明显增厚, 厚度超过原生皮, 但其颜色明显较为浅淡, 而且表面分布有大而明显突起的皮孔, 因此新皮表面会粗糙不平.2年後, 再生新皮颜色会与原生皮颜色很接近, 但其表面仍有明显的皮孔突起.3年後, 再生新皮与原生皮比较差别已基本不明显, 只是略显粗糙.大面积种植的结果表明, 环剥後植株的再生率超过80%, 解决了过去采用砍树剥皮的方法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
2 再生新皮挥发油含量测定
据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教研室的测定, 1年生再生新皮虽然结构完整, 但是由於韧皮部较薄, 油细胞未发育成熟, 挥发油含量很少, 口尝味淡, 甜辣味不明显; 2年生再生皮已有明显的甜辣味, 其挥发油含量达到0.7%左右, 接近或超过6年生原生皮挥发油含量; 3年生再生皮挥发油含量高达0.9%, 有浓烈的甜辣味, 其含油量大大超过6年生原生皮.测试结果表明, 随着再生新皮的发育成熟, 挥发油含量逐渐提高, 3年生再生皮已经生理成熟, 可再行剥皮.斑点分析也表明, 再生皮与原生皮的成分没有明显差异, 都具有18个斑点; 气相色谱分析亦证明, 3年生再生皮的主要有效成分桂皮醛的含量已达到或超过6年生原生皮.以上结果充分說明, 虽然3年生再生皮的皮龄较短, 但是由於树龄长(达8年), 次生物的积累加快, 故挥发油含量及其它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均高.
过去, 桂皮生产一直采用砍树剥皮的方法, 砍树当年可在树桩上萌发新枝, 但新枝在前两年生长量小, 一般要经过4~5年的生长才能再次剥皮, 而且前3年不能采其叶蒸油, 产生的经济效益有限且不高.采用剥皮再生技术, 3年後可再次剥皮, 提前1~2年产出桂皮并提高了产量, 而且第一次剥皮後的第二年和第三年均可采叶蒸油, 从而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广州中医药大学徐鸿华教授认为, 肉桂皮再生技术的推广应用, 不仅可以做到剥皮不砍树, 保护肉桂资源, 实现桂皮增产和增加采叶蒸油次数, 提高经济效益, 而且可以防止由於砍树造成的水土流失,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