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蒿的繁殖方法
藜蒿营养丰富, 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 民间說藜蒿有祛风湿、健脾胃、化痰、助消化、消炎止痛之功效.藜蒿上市期正值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季缺菜季节, 同时藜蒿也是一种无公害蔬菜, 所以深受消费者青睐,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种植前景广阔.但是, 许多农民缺乏藜蒿繁殖经验, 大量购买藜蒿苗种植, 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 而且不利於藜蒿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为此, 特將藜蒿繁殖方法介绍如下.
一、枝插法
一年中除气温较低的冬、春季节, 都可进行嫩枝扦插, 我省宜在谷雨前後进行.选择生长粗壮、充实、无病虫害的半木质化茎秆扦插.具体做法是: 將所选用的茎秆剪成长12cm左右的插条, 每个插条腋芽均未萌发, 顶端至少有1-2个饱满芽.扦插前最好用100-150mg/kgABT生根粉溶液浸插条基部4h, 以促进生根, 提高成活率.扦插时按行距20cm, 株距10-15cm, 將插条插入土中, 地上部留2cm左右.扦插後按实土壤, 立即浇透水, 3日後再浇1次水.约经1周左右插条萌芽生根.当新梢长到3cm左右时, 每667m2浇稀粪水1500kg或复合肥25-30kg.以後适时中耕除草2-3次, 土壤保持见干见湿.植株封行前, 再用同量复合肥追施1次即可成苗.此法繁殖系数高, 节约种苗, 生根、发芽、发棵快, 植株分布均匀, 栽植密度大, 始收期早, 产量高.
二、根茎插法
挖取地下根状茎, 去掉老茎、老根及病残茎, 理顺.將粗壮、健康的根状茎剪成10cm左右的段.按行距20cm开浅沟, 沟深6-8cm.將根茎大头朝下斜放在沟内, 株距15cm, 然後回土封沟, 保留根茎顶端有1cm在土面上.封沟後浇透水, 保持土壤呈湿润状态.7-10天後即可萌芽长出新株.此後, 加强中耕除草和肥水管理.根茎扦插繁殖全年均可进行, 成活率和繁殖系数高, 栽培密度大, 分布均匀, 节约种苗, 但较费工.
三、分株法
清明後在离地面5-6cm处剪去藜蒿植株上部, 然後將藜蒿墩挖出, 分成若干单株, 去掉老根、老茎, 使每一单株带有一定数量的根, 按规定行株距栽植, 加强田间管理.此法比枝插容易成活, 早熟性好, 产量高, 但需要较多的原始株苗, 不利於大面积繁殖.
四、埋条法
梅雨前, 选择优良藜蒿植株, 取其地上茎.具体做法是: 將地上部从基部割下, 去掉基部过於老化的一段和顶端不够0.5cm粗的部分.按规定行距开3-4cm深的浅沟, 將选取的茎秆(条)头尾相连平放於沟内, 回土封沟.封沟时使茎秆顶端翘出土面, 立即浇透水.以後保持土壤湿润, 促进茎秆在土中生根, 20天左右即可萌发新芽.夏秋加强肥水管理, 促使地上部茎叶生长, 利於地下部根状茎积累养分.翌春惊蛰时大量萌发新株, 春分後即可采收.此种繁殖方法, 因茎秆上芽的发育程度差异, 以致萌芽生长参差不齐, 密度也不一致, 新植株生长缓慢.
五、种子繁殖法
选取优良种株栽植, 当年不采收嫩茎, 让其开花结籽.10月底-11月初摘下藜蒿老熟吐白花序, 晒干搓出种子.翌春, 於2月下旬-3月上旬在大棚内播种育苗, 露地於4月播种育苗.播种时每1g种子掺5kg干细土撒於2m2的苗床上.播後即浇水, 保持苗床湿润, 约10天出苗.苗高10cm左右时定植於大田.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天南星可间作的药材品种 下一篇:金荞麦种植栽培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