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石印本《济阴纲目》
年代与版本:民国石印本
作者简介:武之望是我国明代著名医学家,字叔卿,号阳纡,明代陕西临潼县武家屯人。生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卒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享年77岁。武氏“幼治儒经,长嗜岐黄”,万历十七年(1589年)与王肯堂同科中为进士,历任霍邱(今安徽六安)县令、江都知县(今江苏江都)、吏部考功主事等职,晚年以少司马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卒于官。武氏虽长期沉浮于宦海,但毕生以岐黄之事为念,且其为人刚直,屡忤权贵,多次因贬或因病退隐乡里。最长的一次,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直到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免职还乡达18年之久。在隐退期间,武氏以“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信念潜心研习医学理论,精心整理历代医学文献,热心为桑梓民众解除疾苦,亲自治愈了许多疑难病症,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著成《济阴纲目》、《疹科类编》、《济阳纲目》、《医帜》等医学著作,为发展我国传统医药学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济阴纲目》初刊于公元1620年。原刻5卷,分为调经、经闭、血崩、赤白带下、虚劳、积聚癥瘕、求子、浮肿、前阴诸疾、胎前、临产、产后及乳病等13门,论述了月经病、带下病、胎前产后病,以及妇产科杂病的辨证与治疗。1665年经汪淇重订评注,析为14卷本。《济阴纲目》流传甚广,至今被认为是中医妇产科的权威著作。 《济阴纲目》论述了月经病、带下病、胎前产后病,以及妇产科杂病的辨证与治疗。《济阴纲目》的主要学术特点如下:妇科证治,首重脾胃,其论述与妇产科有关的脾胃疾病达20余种,运用脾胃理论和相关方药论治妇产科病证者比比皆是。精选方法,重视外治,其辨证选方十分严谨,通过精选通治方、广搜辨证方、酌采单验方等方式,充分体现了其方论结合、注重实用的原则。征引规范,编排得体,其于每一门各证中先将有关医论予以选萃汇编,并分类冠以小标题,再将主治方药汇编在一起,较之王肯堂分门列证,每一病证后一家一家的分解医论和方药更为明晰,且便于检索。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清代木刻本《景岳全书》 下一篇:民国石印本《增补痘疹玉髓金镜录》(一)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两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医疗卫生机构厕所整洁专项行动的通知》
- 北京赵炳南中医药传承基金会揭牌
- 河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 第三届臣字门学术流派授医名大会举行
- 《上海市中医药师承教育管理办法》发布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