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皮的加工
桂皮,又名肉桂、玉桂、大桂等,为樟科植物银叶樟和三叶樟的干燥树皮。该品味辛、甘,性温,具有温经散寒、行血活血的功能,既是较常用的中药材,又是调味的最佳香料,全国年需求量达100~110万公斤。桂皮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和福建等省区,多于秋季剥取,可加工成企边桂、板桂、桂通和桂碎4个规格等级,其经济价值依次有差异。现将各种规格桂皮的采收和加工方法介绍如下。
加工
1.企边桂:用刀将树皮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栓皮层内的桂皮)摊晒至软,将每块桂皮夹在木制的凹凸板中间,将数块叠起,两端和中间用绳索绑紧,使每块桂皮卷成槽状后,摊晒至四成干时,除开绑绳和夹板,利用早、晚较弱的阳光晒干(曝晒油分容易挥发,降低效力)。
企边桂分为甲、乙、丙、丁4个等级。甲级:足干、背面窝状,两端稍成斜U,皮细且有彩皮,油性大,无破裂,无白肚,无霉坏,每片重175克以上。乙级:足干、皮略粗,破裂不超过3厘米,每片重160克以上,其余规格标准与甲级相同。丙级:皮略粗,破裂不超过4.5厘米,有油性,每片重152克以上,其余规格标准与甲级相同。丁级:皮粗、多破裂,有油性,每片重在150克以下。
2.板桂:将桂皮晒软,把每块桂皮夹在平直的木制夹板内,然后将数块整齐的相叠在一起,两端及中间用绳绑紧,晒至九成干,即解除绑绳,在室内干燥通风处,将树皮纵横堆叠,面上用石块加压1个月至桂皮完全干燥,即成扁平板状的板桂。
板桂分甲、乙、丙三级。甲级:足干、外皮灰褐色,光滑鲜明,卷边平整,表皮薄,肉厚结实,有油性,长40厘米左右,宽12~13厘米,厚0.6厘米以上,香甜有辣味。乙级:含油分及色泽比甲级差,其余规格标准与甲级相同。丙级:含油分及色泽比乙级差,其余规格标准与乙级相同。
3.桂通:将剥下的树干皮和粗枝皮,置阳光下晒软,用手搓卷成整齐的单筒或双筒,摊晒至干即成。桂通以足干、棕色鲜明、皮薄肉厚、卷筒大小均匀,有油分,气味甜辣,无霉坏,无白点者为优质。
4.桂碎:把上述加工各种规格的桂皮剪下来的边皮和不符合加工规格的桂皮,去净杂质,晒干,即成桂碎。以足干、片块不规则,气味芳香,味辛甜,无杂质者为优。
桂皮经加工晒干后,受压容易开裂破碎,导致成品等级降低。因此,桂皮包装最好用箱,也可以用竹编方筐或较坚硬的纸箱。包装好的桂皮宜放在干燥处贮存。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厚朴加工采集 下一篇:厚朴的几种加工和贮藏方法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