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鱼
【出处】《本经》
【拼音名】Yī Yú
【别名】蟫、白鱼(《尔雅》),蛃鱼(《尔雅》郭虞注),壁鱼(《圣惠方》),蠹鱼(《尔雅翼》),铰剪虫(《陆川本草》)。
【来源】为衣鱼科昆虫衣鱼的全虫。
【原形态】
体长而扁,长约1厘米。外被银色细鳞,头、胸、腹之区别不甚明显;头小,复眼细小,单眼缺如;触角细长,多节,成鞭状;口器虽退化,但善于咀嚼。胸部最阔,中胸及后胸各有气门1对;无翅,胸下有足3对。腹部10节,至尾部渐细,第1~8腹节各有气门1对。腹部末端有尾须3条,由多数环节组成。
多生于古旧的房屋和古书中。畏光,好蠹食书籍、衣服及浆糊、胶质等物。
【性味】
咸,温。
①《本经》:味咸,温。
②《药性论》:有毒。
③《品汇精要》:味咸,性温,无毒。
【归经】《本草求原》:入小肠、膀胱、肝。
【功能主治】
利尿,通淋,祛风,解毒。治淋病,小便不利,小儿惊痫,疮疖,目翳。
①《本经》:主妇人疝瘕,小便不利。小儿中风,项强背起,摩之。
②《别录》:疗淋,堕眙,涂疮灭瘢。
③《纲目》:主小儿脐风撮口,客忤天吊,风痫,口歪,重舌,目翳、目眯,尿血,转胞,小便不通。
④《陆川本草》:破积,解毒。治疮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入散剂。外用:研末调敷或点眼。
【注意】
①《日华子本草》:畏芸草、莽草、莴苣。
②《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附方】
①治小便不利:滑石二分,乱发二分(烧),白鱼二分。上三味,杵为散。饮服半钱匕,日三服。(《金匮要略》滑石白鱼散)
②治小儿天吊,眼目搐上,并口手掣动:壁鱼儿一十五枚(干者十枚,湿者五枚)。以奶汁相和,研烂,更入奶汁,同灌入口。(《圣惠方》)
③治小儿撮口发噤:壁鱼子,细研作末。每服少许,令儿吮之(《圣惠方》)
④治痫:衣中白鱼七头,竹茹一握。上二味,以酒一升,煎取二合,顿服之。(《救急方》)
⑤治小儿重舌:衣鱼烧灰,敷舌上。(《千金翼方》)
⑥治瘢痕凸出:农白鱼二七枚,鹰屎白一两。上二味,末之,蜜和以敷,日三、五度。(《千金方》)
⑦治眼翳:书中白鱼末,注少许于翳上。(《僧深集方》)
⑧治砂石、草木人目中不出:书中白鱼和乳汁注目中。(《千金方》)
【摘录】《*辞典》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衣鱼 淋病 小便不利 小儿惊痫 疮疖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