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
②《本草经集注》:解锡、胡粉毒。
③《别录》:主惊痫,心下烦热,风气去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杀狗毒。
④《药性论》:治腹痹不通,发汗,主温病。治心下急满痛,除心腹烦闷,疗肺气咳嗽,上气喘促。入天门冬煎,润心肺。可和酪作汤,益润声气。宿即动冷气。
⑤崔禹锡《食经》:理风噤及言吮不开。
⑥《医学启源》:除肺中燥,治风燥在于胸膈。《主治秘诀》云,润肺气,消食,升滞气。
⑦《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润肺,润肠胃,消面粉积,下气,治疳虫。
⑧《纲目》:杀虫,治诸疮疥,消肿,去头面诸风气鼓疱。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注意】
阴虚咳嗽及大便溏泄者忌服。
②《本草经疏》:阴虚咳嗽,肺家有虚热、热痰者忌之。
③《本草正》:元气虚陷者勿用,恐其沉降太泄。
④《本经逢原》:亡血家尤为切禁。
⑤《本草从新》:因虚而咳嗽便秘者忌之。
【附方】
①治肺寒卒咳嗽:细辛半两(捣为末),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如膏)。上药,于铛中熔蜡半两,次下酥一分,入细辛、杏仁,丸如羊枣大。不计时候,以绵裹一丸,含化咽津。(《圣惠方》)
②治咳逆上气:杏仁三升,熟捣如膏,蜜一升,为三分,以一分内杏仁捣,令强,更内一分捣之如膏,又内一分捣熟止。先食已含咽之,多少自在,日三。每服不得过半方寸匕,则痢。(《千金方》杏仁丸)
③治久患肺喘,咳嗽不止,睡卧不得者:杏仁(去皮尖,微炒)半两,胡桃肉(去皮)半两。上件入生蜜少许,同研令极细,每一两作一十丸。每服一丸,生姜汤嚼下,食后临卧。(《杨氏家藏方》杏仁煎)
④治上气喘急:桃仁、杏仁(并去双仁、皮尖,炒)各半两。上二味,细研,水调生面少许,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生姜、蜜汤下,微利为度。(《圣济总录》双仁丸)
⑤治气喘促浮肿,小便淋沥:杏仁一两,去皮尖,熬研,和米煮粥极熟,空心吃二合。(《食医心镜》)
⑥治肺病咯血:杏仁四十个,以黄蜡炒黄,研,入青黛一钱,作饼,用柿饼一个,破开包药,湿纸裹,煨熟食之。(朱震亨)
⑦利喉咽,去喉痹,痰唾咳嗽,喉中热结生疮:杏仁去皮熬令赤,和桂末,研如泥,绵裹如指大,含之。(《本草拾遗》)
⑧治久病大肠燥结不利:杏仁八两,桃仁六两(俱用汤泡去皮),蒌仁十两(去壳净),三味总捣如泥;川贝八两,陈胆星四两(经三制者),同贝母研极细,拌入杏、桃、蒌三仁内。神曲四两研末,打糊为丸,梧子大。每早服三钱,淡姜汤下。(《方脉正宗》)
⑨治暴下水泻及积痢:杏仁二十粒(汤浸去皮尖),巴豆二十粒(去膜油令尽)。上件研细,蒸枣肉为丸,如芥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食前。(《杨氏家藏方》朱砂丸)
⑩治上气,头面风,头痛,胸中气满贲豚,气上下往来,心下烦热,产妇金疮:杏仁一升,捣研,以水一斗滤取汁,令尽,以铜器螗火上从旦煮至日入,当熟如脂膏,下之。空腹酒服一方寸匕,日三,不饮酒者,以饮服之。(《千金方》杏仁膏)
⑾治眼疾翳膜遮障,但瞳子不破者:杏人三升(汤浸去皮尖、双人)。每一升,以面裹,于煻灰火中炮热,去面,研杏仁压取油,又取铜绿一钱与杏油同研,以铜箸点眼。(《圣济总录》杏仁膏)
⑿治鼻中生疮:捣杏仁乳敷之;亦烧核,压取油敷之。(《千金方》)
⒀治诸疮肿痛:杏仁去皮,研滤取膏,入轻粉、麻油调搽,不拘大人小儿。(《纲目》)
⒁治犬啮人:熬杏人五合,令黑,碎研成膏敷之。(《千金方》)
【临床应用】
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带皮苦杏仁与等量冰糖研碎混合,制成杏仁糖。早晚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