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荆子
蔓荆子用于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主治外感风热;头昏头痛;偏头痛;牙龈肿痛;目赤肿痛多泪;目睛内痛;昏暗不明;湿痹拘挛。
提取物注射液(Ⅱ):称取炒黄制品50g,制法同(Ⅰ)。生品水总提取物注射液(Ⅲ),制法为生蔓荆子50g,加800ml蒸馏水,分二次回流提取,合并滤液,蒸发浓缩,残渣加95%乙醇200ml搅拌,取滤液浓缩至25ml。炒黄制品水总提取物注射液(Ⅳ),制法同(Ⅲ)。以上制品每1ml相当生药2g。采用热板法,将小鼠(18-22g)在55±0.5℃的热板上(室温20±1℃)。以小鼠接触热板到舐足时间为痛反应指标,5分钟重复测一次痛阈,两次痛反应时间的均数作为正常痛阈值,正常值在30秒内者用于实验。动物分六组,在给药后10、20、30、40、50、60分钟时测定痛阈均值。比较给药前后痛阈变化及各组间区别。结果表明:样品:Ⅰ-Ⅱ在剂量为30g/kg时,ip给药后20分钟镇阈显着提高,30分钟左右作用最强,作用持续30-60分钟。30分钟时,经方差分析四种样品与生理盐水(阴性对照)和吗啡(阳性对照)比较均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40分钟时两组间方差分析得:Ⅰ号(生品)、Ⅱ号(炒黄品)比较,p<0.01,且Ⅰ号作用大于Ⅱ号,。Ⅱ号与Ⅳ号样品比较,P<0.01。Ⅱ号作用强于Ⅳ号样品。
2.退热作用:镇静体温中枢。蔓荆子水煎液1:10浓度,对病毒ECHO11株有抑制作用。蔓荆子黄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巨大芽胞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品水煎液1:10 浓度对病毒ECHO11株有抑制作用。
【炮制】
1.炒蔓荆子:筛净灰屑,除去残存萼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略喷清水,放凉。
2.《雷公炮炙论》:凡使蔓荆子,去蒂子下白膜一重,用酒浸一伏时后蒸,从巳至未,出,晒干用。
【性味】味辛;苦;性微寒
【归经】肝;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主外感风热;头昏头痛;偏头痛;牙龈肿痛;目赤肿痛多泪;目睛内痛;昏暗不明;湿痹拘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外洗。
【注意】胃虚者慎服。
【制剂】加味香苏散;蔓荆子汤;蝉花散;白蒺藜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蔓荆子 外感风热 头昏头痛 偏头痛 牙龈肿痛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