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石
【炮制】
1.滑石《世医得效方》:碎,绵裹。《药品辨义》:刮去浮黄土用。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捣碎。
2.滑石粉《雷公炮炙论》:凡使,先以刀刮,研如粉。以牡丹皮同煮,一伏时,出去牡丹皮,取滑石,却用东流水淘过,于日中晒干方用。《苏沈良方》:水研如泔,扬去粗者存细者,沥干,更研无声乃止。《医宗粹言》:拣去粗者,择细腻者研为极细末,水飞入药,今粗入煎汤皆不作效。现行,取净滑石碎块碾成细粉,或取净滑石粗粉加入多量的清水,研磨,搅拌,待粗粉粒下沉,细粉粒混悬于水中时,倾取上层混悬液,下沉部分再按上法反复操作数次,合并混悬液,静置沉淀,倾去上清液,将洗淀物晒干后再碾散。水飞石可使药物达到极细和纯净,便于内服或外用,以利水通淋,清热解暑为主。
饮片性状:滑石及滑石粉均参见药材鉴别项。
贮干燥容器内,置干燥处,防尘。
【性味】甘淡;寒;无毒
【归经】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清热解暑;收湿敛疮。主治膀胱湿热;暑热烦渴;小便不利;泄泻;尿淋涩痛;湿疹;湿疮;水肿;衄血;脚气;皮肤湿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24g,包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脾虚气弱,精滑及热病律伤者忌服。孕妇慎服。
【附方】①治身热吐痢泄泻,下痢赤白,癃闭,石淋;生津液,去留结,消蓄水,止渴宽中,除烦热心躁,腹胀痛闷, 口疮,牙齿疳蚀,中暑,伤寒,疫疠: 滑石六两,甘草一两(炙)。上为末。每服三钱,温水调下,日三服。惟孕妇不宜服,滑胎也。 (《伤寒标本》六一散)②治热淋,小便赤涩热痛: 滑石四两。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煎木通汤调下,不拘时候。 (《圣济总录》滑石散)③治气壅关格不通,小便淋结,脐下妨闷兼痛:滑石八分。研如面。 以水五大合和搅,顿服。 (《广利方》)④治产后淋: 滑石五两,通草、车前子、葵子各四两。上四味,治下筛。 酢浆水服方寸匕,稍加至二匕。 (《千金方》滑石散)⑤治小便不利,茎中疼痛,少腹急痛: 滑石、蒲黄等分。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 《千金方》)⑥治小便不利: 滑石二分,乱发二分(烧),白鱼二分。上三味,杵为数。饮服半钱匕,日三服。(《金匮要略》滑石白鱼散)⑦治小便不通: 滑石末一升,以车前汁和涂脐四畔,方四寸,热即易之,冬月水和亦得。 (《产乳集验方》)⑧治黄疸,日晡所发热恶寒,少腹急,身体黄,额黑,大便溏黑,足下热,此为女劳,腹满者难治: 滑石、石膏各等分上二味,治下筛。 以大麦粥汁饮方寸匕,日三,小便极利贝瘥。 (《千金方》)⑨治感冒久在太阳,致热蓄膀胱,小便赤涩,或因小便秘而大便滑泻。兼治湿温初得,憎寒壮热,舌苔灰色滑腻者滑石一两,甘草二钱,连翘三钱,蝉退三钱(去足、土),生杭芍四钱。若滑泻者,甘草须加倍。 (《医学衷中参西录》宣解汤)⑩治伤寒衄血: 滑石末不拘多少。 饭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微嚼破,新水咽下。只用药末一大钱,饭少许,同嚼下亦得。老幼皆可服。 (《本事方》滑石丸)(11)治暴得吐逆不下食: 生滑石细末二钱匕。温水服,仍急以热面半盏,押定。 (《本草衍义》)(12)治热毒怪病,目赤鼻胀,大喘,浑身出斑,毛发如铁,刀因中热,毒气结于下焦, 滑石、白矾各一两。 为末,作一服水三碗,煎减半,不住饮之。 (《夏子益治奇疾方》)(13)治妇人脬转,小便数日不通: 滑石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滑石 暑热烦渴 小便不利 泄泻 液石 共石 脱石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