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上亭长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拼音名】Gě Shànɡ Tínɡ Chánɡ
【英文名】Bean Blister Beetle, Legume Blister Beetle
【别名】亭长、豆蚝、豆斑蝥、红娘、鸡冠虫
【来源】
药材基源:为芫青科动物锯角豆芫青的全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picauta gorhami Marseu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置沸水中烫死,晒干。用时和米同炒至米黄,取出去米,将虫之足、翅、头去净即可。
【原形态】锯角豆芫青,体长15-18mm,宽2.6-4.6mm。头红褐色,略呈三角形,与身体几成垂直。全体黑色,腹面较灰。复眼肾形,黑褐色,触角侧扁,雄虫触角中央膨大。口器咀嚼式。前胸背板上有一条白色毛构成的纵线,翅面密被黑色毛。雌虫尾短,腹部各节的后缘有白色长毛,形成一白色环带。具复变态,幼虫以假蛹越冬。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成虫多活动于田间,取食大豆、花生、棉花等植物叶片和花瓣。
资源分布:我固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呈长圆形,长10.5-18.5mm。头红色,体和足黑色。前胸较狭小而呈颈状,前胸背板有一条白色纵纹。鞘翅黟 以,内外缘及中部具灰白色纵纹。足3对。
【化学成份】含斑蝥素(cantharidin)。
【鉴别】理化鉴别,取本品粉末约0.15g,行微量升华,玻片上现油状物,稍冷,析出升华物,镜检,呈无色杆状结晶。升华物加硫酸(相对密度1.77)1滴,微热溶解,继续小火加热到发生气泡,立即离火,滴入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硫酸溶液1滴,即显樱红色或紫红色。
【炮制】入沸水烫死,晒干。入锅内和米同炒,至米焦黄时取出,除去翘及头、足用。
【性味】味辛;性温;有毒
【归经】心;肝经
【功能主治】逐瘀;破积;攻毒。主治血瘀经闭,症瘕积聚;白癞。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1-2只。钊用:适量,捣烂敷;或煮酒搽。
【注意】内服宜慎,体弱者及孕妇禁服。
【附方】①治妇人经脉不通,块胀满: 葛上亭长五牧。以糙米和炒,去翅、足研末,分三服,空心甘草汤下,须臾觉脐腹急痛,以黑豆煎汤服之。(《圣惠方》)②治瘘肿病: 斑猫四十枚(去头、足、翅,熬),桂心四分,完青十枚(去足、翅,熬),葛上亭长三十枚(熬)。上四味。捣下筛,酒服半钱匕,日一。忌生葱。(《刘涓子鬼遗方》)
【各家论述】
1.《别录》:葛上亭长,七月取,暴干。
2. 陶弘景:葛上亭长,葛花时取之,身黑而头赤。腹中有卵,白如米粒。
3.《蜀本草》:《图经》云: 葛上亭长,五月、六月葛叶上采取之。形似芫菁而苍黑色。
4.《别录》:被淋结、积聚,堕胎。
5.《纲目》:通血闭、症块,余功同斑蝥。
【摘录】《中华本草》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葛上亭长 血瘀经闭 症瘕积聚 白癞 亭长 豆蚝 豆斑蝥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