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词典 --> 中药词典D --> 大叶马尾连

大叶马尾连

大叶马尾连清热,泻火,解毒,主主治痢疾,腹泻,目赤肿痛,湿热黄疸。
草碱(thalifaberine),大叶唐松草宾碱(thalifabine),黄刹灵(hangshanine),去氢黄刹灵(dehydrohuangshanine),大叶唐松草定碱(faberidine),大叶唐松草巴亭碱(thalifabatine),去氢大叶唐松草碱(dehydrothalifaberine),大叶唐松草星碱(thalifasine),大叶唐松草拉品碱(thalifarapine),大叶唐松草诺宁碱(faberonine),大叶唐松草拉宁碱(thalifaboranine),大叶唐松草兰定碱(thalifalandine),大叶唐松草拉明碱(thalifaboramine),罗氏唐松草碱甲醚(O-methylthalibrine),唐松草檗碱甲醚(O-methylthalicberine),皱唐松草定碱(thalrugosidine),唐松草舒平碱(thaligosine),深山黄堇碱(pallidine),N-去甲基厚果唐松草次碱(N-demethylthalidasine)、厚果唐松草次碱(thalidasine),小唐松草西宾碱(thaliracebine),唐松草飞宁碱(thalifinine),小檗碱(berberine),药根碱(jatrorrihiz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以及延胡索酸(fumar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5-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3,4',5-trihydroxy-7-methoxyflavone)。

2.尖叶唐松草 根茎含氧化小檗碱(oxyberberine),尖叶唐松草定碱(acutifolidine),木防己宁碱(trilobinine),棕榈酸甲酯(methyl palmitate),亚油酸甲酯(methyllinoe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正三十五烷(pentatriacontane),正二十九烷(nonacosane)。

3.华东唐松草 根茎合华东唐松草碱(thalifortine),阿罗莫灵碱(aromoline),N-苯基-2-萘胺(N-phenyl-2-naphthylamine)。

【药理作用】

1.抗癌作用 大叶唐松草中的原果后松草次碱有明显抗癌活性,腹腔注射70mg/kg,每日1次,共10d,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为50%,对小鼠肉瘤S180为25%。每日皮下注射42mg/kg,共7d,对大鼠瓦克肉瘤W256为38.8%,每日腹腔注射100mg/kg,共10d,对小鼠Lewis肺癌为50%-58%,200mg/kg对大鼠W256也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厚果唐松草次碱制成多相脂质体后抗癌活性有所提高。

2.抗菌作用 厚果唐松草次碱于0.1mg/ml对葡萄球菌、粪链球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败血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鼠伤寒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鸡沙门菌均有抑制作用。此外,大叶唐松草中所含的唐松草西宾碱及唐松草飞宁碱也有显着抑菌作用,其对包皮垢分枝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C)分别为0.1mg/ml和0.05mg/ml,而厚果唐松草次碱则为0.025mg/ml。

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厚果唐松草次碱、唐松草西宾碱及唐松草飞宁碱均有降压作用,厚果店松草次碱4mg/kg静注于兔,可使血压下降2.39kPa,持续3min,唐松草西宾碱静注0.1mg/kg,血压下降2.66-2.93kPa,作用持续30s;唐松草飞宁碱静注0.1-1mg/kg,可使血压下降1.33-3.06kPa,维持30s。

4.体内过程 盐酸厚果唐松草次碱及其多相脂质体给小鼠单次尾静脉注射24mg/kg,药时曲线均符合开放双隔室模型,双指数方程分别为C=21.446e\-0.536+4.356e\-0.0623t及C=23.73e\-0.1972t+1. 203e\-0.0294t。其中α、β相半衰期分别1. 293,11.12min及3.52,23.58min,两种剂型的药动学过程有显着差异,脂质体使厚果唐松草次碱在血循环中维持较高浓度和较长维持时间。

5.毒性 厚果唐松草次碱小鼠LD50腹腔注射为520mg/kg,静注为120mg/kg。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大肠;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解毒。主主治痢疾;腹泻;目赤肿痛;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临床应用】治下痢腹痛,目红肿痛。根一两,水煎,冲白糖,早晚饭前各服一次。

【摘录】《中

|<< << < 1 2 3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大叶马尾连  痢疾  黄疸  目赤肿痛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大叶马尾连        下一篇:大金牛草

>> 返回中药词典D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