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临床家熊继柏谈成长之路
要到胡岱峰先生处学医,距家有30多里山路,祖父母为熊继柏打点行囊,可是熊继柏贫苦的家里别无长物,一个大木箱、一支毛笔、一身单衣、一床棉絮、一袋红薯、一袋玉米面,便是熊继柏全部的学徒家当。
此后,在长时间的学徒过程中,熊继柏经冬历夏地身着单衣、夜里棉絮、稻草垫身,白天往往赤脚行动,唯有夜晚沐浴休息时,才舍得穿上鞋。吃饭就是切一个红薯煮一煮,再用舞勺小手抓一把玉米面搅合起来,作为每天仅有的一顿饭食,无糖、无油、也无盐,配菜更无从谈起。在身体发育的高峰期间,熊继柏严重营养不良,经常饿的是头晕眼花、五内如焚。相较于吃饭的困窘,学习也特别不方便,缺少照明的煤油灯,熊继柏就利用月光,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类古典杂著。这种艰难情况下,唯有以精神食粮慰藉熊继柏饥渴的身心:《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岳全传》《说唐传》《封神榜》《列国志》《聊斋》等等一系列古典小说的阅读,为以后熊继柏打下了坚实的古文功底,至今很多小说的诗词、情节,熊继柏能准确背诵,也从侧面为熊继柏研读中医典籍提供了文化上的帮助。
学徒期间为了支撑学业,熊继柏14岁时开始打零工,一是在晚上到医院用手工刀切药,切一篮子药挣一毛钱;二是每到中小学开学前给学校挑教材送书,一担挑50斤书,送30里山路,挣几毛到一元钱不等;三是回到山区的家里,砍一担柴挑到离家30里的镇上去卖,可以卖几毛钱,这些钱几乎都用来买纸笔、书本。劳作繁重,祖母经常因为熊继柏手提肩扛留在身上的脱皮勒痕而伤心落泪,但熊继柏别无他法,只能全力以赴地想办法活、想办法学。
这样的生活几乎贯穿了熊继柏整个青少年及至壮年。尤其是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虽然熊继柏已正式成为一名医生,可以按月领取粮票。但因年幼体瘦,每月本应分配的24斤粮票被人为缩减为18斤。期间熊继柏的祖父母也都已经饿得浮肿,熊继柏曾想把12斤粮票分给祖父母,遭到了祖父的严厉批评,他说:“你吃饱了是要读书的,我们可以饿死,你不可以饿死。”熊继柏只好每周拿粮票换点红薯带回家,维系祖父母的生命,偶尔还可以通过熟人换点掺杂糠粉的面粉给家人。至于自己,粮食不够,只能到处找野菜充饥。如是艰难维持,得益于微薄的粮票,我们一家总算扛过了苦难时期而活了下来。
再后来成家以后,祖父母年逾八旬,熊继柏又有了三个孩子,全家靠熊继柏每月24元到30元的工资生活,度过了很多难关,撑过了许多困苦。熊继柏的医学之路就是在这样无比艰辛的情景下坚持下来的。
胡岱峰先生收熊继柏为徒后,在一起学习的共有三十六位学生,熊继柏在班上年龄排在倒数第二,但入学后的第一次考试就拿到了全班第一名。当时与熊继柏共同学习过的很多同学都知道,只要是考试,大家奋力争取第二名,第一名肯定是熊继柏的,在学习上熊继柏一贯是自信的。在跟随胡岱峰先生学习期间,熊继柏优秀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也得到了老先生的瞩目和重视。
当时全班同学在一起读书,并没有条件买书来人手一本,于是胡岱峰先生要求抄一本、读一本、背一本。一开始读的书是《雷公炮炙四大药性赋》,先生规定一个月之内背完,结果熊继柏花了四个早晨就背完了。背完书,童心未泯的熊继柏跑出学堂到处玩。胡老先生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国医大师 熊继柏 湖南中医药大学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大国医陈修园:著书立说传岐黄 下一篇:亦文亦医的杨升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