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贵多技
医学模式的改变,疾病谱不断地变化,人民健康意识不断地增强,故医生的临证思维、诊疗技艺也应随之更新、开拓、发展,做到多样化。临床治疗以中药内服为主,可结合其他辅助治疗方法,在遇到急症或沉疴痼疾时,可避免陷入人患病多,医患道少的困境。相比较医院的专科,基层中医诊所和社区中医诊室面对的病人群体和疾病种类是复杂多样的,更应重视诊疗技艺的多样化。
《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临床其他辅助治疗疗法有针灸、刺血、拔罐、发泡、埋线、敷贴、灌肠、纳阴、推拿、捏脊、气功、理疗、熏蒸、药浴、矿泉浴、日光浴、森林浴等。
灸法
耳尖瘢痕灸:用麦粒大艾炷置耳尖穴上,灸三壮,7~10天1次,共2~4次,治疗重症角膜溃疡、中心性视网膜炎。
六之瘢痕灸(即肝俞、脾俞、胃俞,共三对穴位,故名“六之”):用绿豆大艾炷,置其上,灸三壮,7~10天1次,共2~4次,治疗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反复出血、积年不愈,拒绝手术者,其疗效颇佳。该治疗方法见于《针灸薪传集》。
足三里瘢痕灸:灸三壮,7~10天1次,共2~4次,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者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长年久病者疗效显著。
少商中间灸:麦粒大艾炷,放于此两穴位上(双),灸三壮,当燃烧至灼热不可忍受时快速剔掉,是传统的“灯火疗法”翻版,治疗鼻血如涌难止者。
隐白中间灸:灸三壮,7~10天1次,共2~4次,1日1次,治疗血崩如涌或漏血难止者,疗效颇佳。此法师承于针灸名家承淡安教授,我师徒三代已用百年余。
豆压疗法
内关豆压疗法:用绿豆一粒,放内关或间使穴上,用胶布固定,由轻到重的按、捏、压、揉10~20分钟,1日2次,治疗心绞痛、胆绞痛、胃痛、神经性呕吐、自主神经紊乱、心脏神经官能症,疗效显著。
至阳豆压疗法:干的大青豆一枚,置穴位上,以胶布固定,坐在靠背椅上蹭、擂、压、揉,治疗心绞痛。
其他辅助疗法
击背疗法:捶击膀胱经第二侧线各腧穴,主治胆胃综合征、肝内胆管结石。
甩手疗法:上肢伸直如杖,钟摆式前后甩动,幅度渐大,100次,再左右交叉30次,1日1~2次,兼用药袋热敷,治疗肩周炎。
行为疗法:如脑梗死练讲话,小儿遗尿练憋尿收放等。
顺势疗法:即心理顺势、方药顺势,因病而施。
对抗疗法:即进行间歇的精神情志逆反刺激,运用言语巧妙施展,诈、恐、惊、吓、欢、劝。金元四大家之一张子和善用此法。
饥饿疗法:节食、泻下、灌肠。晋代医家葛洪有“要长生,肠常清”的说法。
自然疗法:置身大自然,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移情易性,更境忘忧。
反射疗法:即上病治下,下病治上,如:艾灸百会升血压,矾水浴足降血压等。
以上疗法合用类似美籍华人何大一教授提出的鸡尾酒疗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虽无主治之功,但有裨将之效。”(《笔花医镜》)不管是大道还是小道,只要能治病就是正道。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异法方宜论 针灸 刺血 拔罐 发泡 熏蒸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