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毒论治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发病呈周期性,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难以忍受,说话、洗脸、刷牙、微风拂面或走路皆可诱发。
三叉神经痛属于中医“偏头风”“面痛”等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记载,如《灵枢·经脉》篇提到了颔痛、颊痛、目外眦痛。后世医家对本病的证候特点有较细致的描绘和较深入的认识,如《医林绳墨》谓:“亦有浮游之火,上攻头目或齿异不定而作痛者。”阐述了本病的病机与症状。《证治准绳》将该病分类曰:“面痛……暴痛多实,久痛多虚。”
中医学认为三叉神经痛是三阳经筋受邪所致,疼痛的发作特点与风邪善行而数变的特性相似,临床治疗一般遵循以下原则:新病,由外邪引起者,以疏风为主;久病,由痰火瘀血所致者,以清热、涤痰、活血为主。疼痛因闭阻不通所致,故在治疗上应以通经活络为主,如因风邪引起者,宜疏风通络;因寒邪引起者,宜散寒温经;因热邪引起者,宜清热通络;因湿邪引起者,宜除湿通络;因气滞引起者,宜理气活血;因血瘀引起者,宜活血化瘀等。笔者以火毒论治本病常获良效,现举例示之。
梁某,男,77岁。2019年11月28日初诊:右侧三叉神经痛1年余,开始右颧部疼痛,后到上颌痛,每天发作数次,疼痛时流泪,火灼样痛,被诊断为三叉神经痛,曾多方治疗,效果不明显。既往健康,有时紧张后双手震颤。食欲可,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舌暗红苔白腻,脉弦数。
处方:鸡血藤30克,龙胆草15克,栀子15克,黄芩15克,柴胡12克,车前子15克,生地30克,泽泻12克,木通12克,甘草15克,当归20克,全蝎6克,僵蚕12克,白附子12克,白芍20克,羌活15克。5剂,水煎服。
12月3日二诊:自述服药后症减七八分,疼痛夜晚发作3~4次,白天发作5~6次,部位从右眼开始到下颌部,痛时仍流泪,舌暗红苔白,脉弦。上方加钩藤15克,5剂,水煎服,以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按:本病顽固,日常发作频率高,病人痛苦异常。本案运用龙胆泻肝汤合牵正散、芍药甘草汤加减清肝泻火,祛风通络,缓急止痛,加鸡血藤、羌活等养血活血,祛风止痛。诸药合用,标本兼治,相得益彰,故取效迅速。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从火毒论治 三叉神经痛 偏头风 面痛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李佃贵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案一则 下一篇:葛根 黄芩 黄连:清热燥湿 表里双解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