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加减治疗崩漏
崩漏的病名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别论》,曰:“阴虚阳搏谓之崩”。《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提出“漏下”之名。金元时期李东垣在《兰室秘藏》论崩漏主脾肾之虚,肾水阴虚,不能镇受胞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也。”《傅青主女科》指出“止崩之药不可独用,必须于补阴之中行止崩之法”,创立“固本止崩汤”和“逐瘀止血汤”。
贾某,女,17岁,未婚,学生。2019年2月1日初诊。主诉阴道不规则流血20余天。在当地医院门诊检查,血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子宫附件彩超均未见异常,今日来中医科求治。症见:阴道不规则流血20余天,月经量适中,色红,无血块,倦怠乏力,语声低微,口苦、口干,怕冷,饮食尚可,睡眠欠佳,多梦,小便略黄,大便成形,日1次。查体:神志清楚,形体偏瘦,面色萎黄,舌质红,苔薄黄,右脉沉细,左脉沉弱。
中医诊断:崩漏(心脾两虚证)。
中医治法:健脾益气,养心安神,佐以止血。治疗以归脾汤加减。
处方: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当归5克,茯苓15克,远志10克,炒枣仁10克,木香7克,棕榈炭20克,地榆炭20克,血余炭20克,淡竹叶10克,甘草5克,5剂。水冲取汁100毫升,日2次冲服。
二诊:患者服药4天后阴道流血量明显减少,第5日将净。倦怠乏力、语声低微减轻,口苦、口干、怕冷均明显好转,饮食尚可,睡眠改善,小便略黄,大便成形,日1次。舌质红,苔薄白,右脉沉细,左脉沉弱较前有力。去上方棕榈炭、地榆炭、血余炭,继服一周。
一周后电话随访,患者月经干净,无其他不适。嘱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按:该患者是由于学习压力大,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导致脾气亏虚,心失所养,出现脾失健运,统摄无权,血海不固,月事淋漓不尽,而发漏下。处方归脾汤补脾益气以摄血。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甘草补脾益气,固本摄血;当归补血养心;茯苓、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防止补益气血的药物滋腻碍胃;棕榈炭、地榆炭、血余炭具有收敛止血;淡竹叶泻火利尿。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活血化瘀、宁心安神治怪病 下一篇:以乌梅丸之意驱蛔 医患绝处逢生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